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臘肉用什么品種最好吃(最受歡迎的4種臘肉)
發布時間:2025-03-14閱讀(20)

臘肉——一般是在農歷臘月殺豬后,制作的一種“含鹽豬肉”產品。
一大塊帶皮的五花肉,用鹽、香葉、丁香等香料腌制,再經過風干或者煙熏制作而成。
將其懸梁之上,或者掛在灶臺上方,隨著時間推移,肉中水分逐漸流失,故而久放不壞,往往能夠存放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

很多朋友卻犯了嘀咕:臘肉作為腌制品,又放置這么長時間,與“僵尸肉”又有什么區別?
其實臘肉在經過風干之后,里面的油脂、蛋白質和肉纖維都是會保留下來的,肥肉不膩,瘦不塞牙,還有開胃、消食的作用。

甚至還有人調侃:你以為我吃的是營養?不,我在乎的是口感。
玩笑歸玩笑,但與新鮮肉相比,臘肉的營養成分確實會流失一些,并且腌制品大都含有亞硝酸鹽,長期食用對健康也有影響。
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在長江中上游的南方地區,甚至北方個別省份,食用臘肉的歷史確實由來已久。
拋開營養與否不談,臘肉的口味絕對是上乘的。

俗話說“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味”,對于臘肉的制作方式,各個地區都不盡相同,味道上也是風格各異。
今天我們不談營養,只談美食,經過綜合評比,這4個省份的臘肉最好吃,其中3個在南方,1個在北方,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云南地處國家邊界,又有許多少數民族,這里的臘肉口味,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例如傣族的酸肉、迪慶的藏族琵琶肉、宣威火腿等。
與其它省份不同,云南地區在制作臘肉時,喜歡配比八角、大茴、桂皮、花椒等多種香料,先將肉腌制1-2周,再拿出來瀝干水分,燒制椿樹皮、甘蔗皮或柴火草進行熏烤。
肉塊紅潤誘人,肥而不膩,臘香味十足,燉臘肉湯下飯,再弄個糊辣子沾水,配著清涼的山風入口,妥妥的原始風味。

在四川省的不同地區,制作臘肉的方法也稍有出入,但共同點是制作周期短,見過最簡單的,只需要腌制24小時。
作為盛產花椒之地,花椒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將鹽與花椒一同炒至金黃色,加入干辣椒、桂皮、白扣等香料,出香后將肉與腌制一天一夜或更長時間,掛在室外晾曬半月即可。
這種做法不用熏烤,屬于“風吹臘肉”,沒有煙熏味,肉香也更加純粹一些,但實際上與“煙熏肉”都屬“臘肉”之列。

說到“肉香純粹”,在“臘肉之鄉”湖南,臘肉絕對是最具“原味”,通常又以“湘西臘肉”為佳,只需要將鹽炒熱,趁著高溫在肉表面抹勻腌制,并不額外加其它香料。
在山區農村,家家都有大火塘,整個冬季都不熄滅,一是為了取暖,二則是可以將腌制晾干的臘肉,掛在火塘上方的梁上,用煙慢熏,時間最少在1個月以上,能夠得到充分地熏制。
山區柴火多,熏制起來方便,而到了城里,不能燒柴火,就只能像四川的“風吹臘肉”一樣,掛在戶外自然風干。
煙熏臘肉整體偏棗紅色,肥肉處最亮眼,明亮流油,肉香四溢,不像風干臘肉發柴發硬,由此可見,還是傳統做法最具優勢。

甘肅隴南,位于長江流域,氣候多樣,南部與四川交界,但卻屬北方地區,也是優質臘肉的產地之一。
不同于四川、湖南等地,隴南臘肉的做法更加簡單粗暴,在農村,大都是從冬至開始,就將肉用鹽巴抹了,直接成條掛在廚房的梁上。
肉塊每日受炊煙熏染,一個月左右,即可成為臘肉,此時也到了農歷春節,正是闔家團圓的日子。
因為熏制過程漫長,所以其中的油脂含量并不多,肉質緊實,入味更深,臘香味悠長,縱觀整個北方地區,絕對是最有代表性的。

其實從現在的“養生”角度來看,臘肉終歸屬于“腌制品”,并不適合多吃。
而我個人認為,流傳了數千年的臘肉,它的存在不僅僅在于味道和營養,而是歷史傳承的見證,先人的智慧結晶。
也不是非要比較個高低,每個人口味不同,最好吃的臘肉,還是要從自己的家鄉找。
身為吃貨的你,覺得哪里的臘肉最好吃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1206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