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楊凌蘸水面的做法大全竅門(梁鎮川專欄呂梁美食)
發布時間:2025-03-18閱讀(13)


甜 草 根


崖畔刨尋甜草根,
家中常備如寶珍。
口干舌燥抿一抿,
潤肺止咳口生津。
——順口溜


食
傳統
美食
真也嘆服民間口頭文學創作家的智慧,也不知道這名字是怎么起的!就只“甜草根”三個字,便把這一植物的特性,準確、全面,而又口語化地描繪出來?!疤稹?,是說它的味道甘甜;“草”,是說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是說它取的是這種植物的根和根狀莖。三個字,形象生動,簡潔明了,十分貼切。
“甜草根”,在孝義一帶,是一種野生的植物,多生長于西部山區的丘陵旱垣地帶,特別是驛馬巖莊地區的崖頭塄畔,東許垣上土層較厚的沙質土壤中。用孝義話來說,它“皮草”,就是耐干旱,耐寒熱,耐鹽堿,易于生長,扎根很深。一株甜草根,往往根扎三四米一丈多深,且根根須須四處蔓延,刨甜草根得挖得隨根沿深,縱橫漫延,才能完完全全刨出來。
過去,農村山鄉缺醫少藥,但凡有個頭疼腦熱什么的,很少延醫問藥?!案F苦家家人也耐”,不是硬抗硬頂熬幾日;便是刮刮痧子、拔拔火罐,哪有閑錢去看病買藥?何況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呢。甜草根便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常用藥了。西部山區的人們,在崖頭塄畔刨甜草根備用。東部平川的人們,趕集上會買幾根。如有上火口干、氣短咳嗽、腸胃不適等輕微病羌,抿一截兒甜草根,就能緩解病情。夏秋季節,常常會看到中老年人抿甜草根,有病治病,無病預防,似乎成了鄉下人的習慣。因為甜草根味甜,抿到口里甜甜的,滿口生津,不住地抿抿,口水咽下,確也能起到潤?、開胃、養肺的作用。有時,孩子們不聽話,哭鬧不已,給一截兒甜草根抿,象糖塊一樣,也能哄慰一時。因此,在孝義鄉間,甜草根便成了一年四季家家常備的食品了。


食
傳統
美食
孝義市漕溪河流域的宜興村玉泉山,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玉皇大帝古廟會,民間俗稱“甜草根”會。古往今來,凡來趕會的人們都要買上點甜草根,才算是真正趕了宜興玉泉山廟會。
宜興玉泉山“甜草根”古廟會,源于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宜興村與小王營村地土相連,祖輩聯姻結親,安居樂業。小王營古稱“圪柳塬”,也叫“圪柳院”。據說歪脖子柳樹周邊幾宅院內,住著二三十號人。有一年春天,這里來了約有二百余人的隊伍,是魏將吳起的部下,領頭人叫王陶。這支隊伍可謂仁義之師。他們從不騷擾百姓,墾荒地,種糧薯,植果木,與村人合作搞生產,和睦相處。隊伍來到的第二年,遇到大旱,秋后顆粒無收,眼看就要斷糧絕炊,各種疾病也蔓延開來。有的咳嗽,有的胃疼,有的肚脹,有的出現了渾身浮腫、皮膚發癢。正在危難之時,忽見一白須老翁飄然而至,念念有詞,多日積癆,須有神奇妙法方可治愈。王陶聽罷,急忙跪地祈禱,仙道多多指點,救救蕓蕓眾生。老翁哈哈一笑,好人善人,定有好報。說畢,就騎一青牛向漕溪河方向去了。次日,正好是三月十五日,王陶率部來到玉泉山玉皇大帝殿,祈求玉皇大帝恩賜救命良方。翌日晨起,各營地官兵驚異地發現,營地周圍一夜之間長滿了綠色禾木苗。在王陶房門板上貼一黃綾符偈,上書:甘草甘甜性本溫,調和諸藥首為中。通經暖胃消紅腫,補氣養肺又壯精。眾軍民看后才醒悟,這是玉皇大帝連夜派仙家行至“圪柳塬”上空遍撒甘草籽,才出現了遍地的禾木苗。軍民挖苗根煎服,病體痊愈。因為這種根系甘甜味純,口感甚佳,人們便給它取名為“甜草根”。魏將吳起親書“御草甘根”匾,懸掛玉泉山廟內。
往事越千年?!疤鸩莞备侍鹂煽?,味甜清涼,潤?下火,溫肺止咳,漸漸地成為民間必備良藥。當地人每年春天將挖刨出來的“甜草根”,在三月十五玉帝廟會時,供獻在玉帝神像前,并在廟會上出售,好讓更多的平民百姓得到甜惠。于是,就有了“甜草根”會的叫法,一直沿續至今。
美麗的神話故事,顯然是寄托了勞動人民?病免疾,追求身康體健的美好愿望。從中,也說明了“甜草根”為廣大民眾所喜愛,確是農家保健祛疾的一味良藥美食,也說明了孝義南鄉一帶盛產“甜草根”,要不,怎么會有“甜草根”廟會的傳統習俗呢!


食
傳統
美食
“
甜草根”在中藥中名為“甘草”,是“甜草根”經加工泡制的一味良藥。甘草之所以有甜味,主要是甘草甜素所致。在祖國醫學寶庫中,甘草是一味普通而又重要的藥物。說它普通,是因為它藥源豐富、藥價低廉;說它重要,是因為它在眾多的中藥方劑里,起著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從遠古開始,甘草就被醫家所重視,我國現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把甘草列為“上品”。公元五世紀的名醫陶弘景所輯的《名醫別錄》,稱它為美草、蜜草,還有“國老”這樣的尊稱。陶弘景說:“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又說:甘草“最為眾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七世紀甄權也說它“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然而,甘草決不只是擔負調和諸藥的重任,也不僅限于能解諸毒,它確實有著多方面的功效?!渡褶r本草經》記載,甘草有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與金瘡腫?!睹t別錄》說甘草能溫中、下氣、止咳止渴,解百藥毒。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說它能協合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贊帝力而人不知,斂神功而己不與,可謂藥中之良相也。甘草有生用與炙用之別。中醫臨床上早已總結出,甘草生用則通,灸用則補的經驗。因其性味甘平,以清熱降火解毒為長,用治瘡瘍腫毒、濕疹、發熱等須用生甘草。如經蜜炙后性味變為甘溫,而作用也發生了變化,有溫中散寒,除邪熱,補脾胃,潤肺益氣之功效。甘草的根和莖入藥,其成分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甙元,還原糖,淀粉,膠質及礦物質等。
————————
【注】
* 但凡:孝義土話,凡是的意思。
* 皮草:孝義土話,說某人不太講究,吃皮耐厚;說某種東西不講條件,好伺弄,都用這個詞。
作者
來源:“木易真金”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關注
呂梁市新聞辦官方微信“呂梁發布”
覺得不錯請分享點贊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1247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