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25閱讀(39)

早起聽播客,隨意間不知撥到了哪個欄目,滋啞的電流中隱約念著“離棄村落的人們流浪很久了,許多人說不定死在半路上“——主持人大概正在講里爾克的《世界上最后的村莊》。
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很難不隱含著一點“鄉土情結”,那或許是片漫無邊際的田野,或許是灣潺潺清聲的溪流,言而總之,進城的農民、下海的商人、離家的求學者、遠渡的異鄉客……哪一個不是出走的浮萍游子,泛孤舟于湖上,只有故土風物才能一了心中寂寞。

小時候為了趕班車去上早課,常常是白晝未亮,就已經走在晚冬的風里,路燈也偶爾壞著,無聊的時候就數緊閉店門的鋪子招牌,一間間數過去,再繞過曲折的弄巷,遠遠便瞧見一個小攤伏匿在濕寒露重的霧氣里,頂頭掛著一盞小燈,在相同的月歲里捱過了近十年,依然無言地散發著微弱的昏黃,雖然稍暗,卻是我心中長久而難以名狀的慰藉,那是一家早點攤子,賣“蘿卜餃子”。

今年過冬至,一時熱鬧起來,初雪堆滿長街,眼看就要降溫,好友半開玩笑地告誡:不吃點餃子倒真有可能把耳朵凍掉。
更巧的是我們一北一南,在餃子的做法、叫法、吃法上各有不同,于是來了興致,具數搜索出水餃、燕餃、湯餃、蒸餃、餛飩的 不同,看了半天也沒整明白,卻聽朋友講了許多在家中吃餃子過節日的有趣故事,耳機里放著應景的歌曲“比起家的思念冬至的寒冷根本不算什么,想要自己的情緒隨意放縱不用忍著……”于是恍然明白,對面的人如此興奮又如此神傷,不單單是在講餃子,更在講她的家,她的童年和少年,她的來路和故鄉。

于是我再次想起十幾歲的時候每每光顧的那個餃子攤,作為宜昌人,我們念起特產也必少不了“蘿卜餃子“。賣蘿卜餃子的阿嬸利落地挽著頭發,對誰都是淡淡的笑,圍裙上油跡點點,一雙手凍得通紅。
她先將面糊捏成扁長、略彎的形狀,再在外裹上大米、黃豆和蘿卜,蘿卜大有講究,是微微粉嫩的紅蘿卜切成細絲,貼好堆滿后沾一層秘制祖傳的佐料,最后再淋一層薄薄的面糊,唰地放下鼓沸的油鍋,而非尋常的水煮,這樣餃子會更加香脆,幾秒中的功夫,阿嬸挑出餃子,已滿身金黃,炸得香酥可口,湖北人又擅吃辣,所以還得蘸著辣子吃,大冬天吃得一頭汗、一嘴辣,當叫做正宗味兒。

《飲食男女》里有句太著名的臺詞: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也難怪,過去我們說“民以食為天”,是小農社會里一代代莊稼人的淳樸和賴以生存的血脈;
今天,不僅有傳統的八大菜系,還有創新改良的食譜佳肴,我們的餐桌越來越豐富,亦代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滋有味。然而你總會知道,有一樣美食它就是與眾不同,正如我當年問阿嬸:“這么久了,為什么一直在賣蘿卜餃子呢?”她莞爾一笑:“因為說到宜昌,咱們就是吃蘿卜餃子的呀。“

汪曾祺愛咸鴨蛋,以“除卻巫山不是云“作類比,極盡對家鄉鴨蛋的喜愛;要我說蘿卜餃子,或許也能侃上一句”不羨鴛鴦不羨仙“,沒錯,不可辜負的是那魂牽夢縈的食物,也是那獨特的情懷與愛。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我想這也是一份對家鄉的熱戀情懷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把這份鄉土情懷在饈小萌這里得到記錄!!

饈小萌公眾號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01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