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25閱讀(24)
(世界因你而精彩,請為緣分點關注)
福建泉州市,靠海,建城于周秦時期,至今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自古以來都是東亞地區的主要港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的以山地居多,山地達土地面積的八成左右,海域面積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是福建主要的海鮮產地。泉州清源山、九日山、開元寺等旅游景點非常值得推薦。

泉州海岸線很長,海產極其豐富,其中有一種小海鮮極為鮮美,但大多游客卻不敢下嘴。這種海鮮生活在海灘的泥濘中,兩三寸長,長得像黑褐色的蚯蚓,所以當地人管它喊“黑土蚯”,也有叫“沙蟲”的。但這沙蟲有條小尾巴,顯然和廣東、廣西、海南的沙蟲不是同一種東西,更像廣東湛江的“泥釘”。

然后放進清水里反復多次清洗,清洗完后下鍋煮一會,撈起搓揉,將表面那層臟臟的黑褐色搓干凈。這時候的黑土蚯就變“白土蚯”了,表皮是白白的。然后再將變白的黑土蚯下鍋煮一會,即可撈起備用。

煮過黑土蚯的湯水用紗布過濾兩遍,過濾掉雜質,然后倒進一個個小碗中,每碗加入幾條備好的黑土蚯,等湯冷卻后就凝固成果凍一樣的東西。這就跟豬腳湯冷卻后變果凍狀是同一個道理,因為黑土蚯體內含有豐富的膠質,經過熬煮后溶在了湯里頭。

這土筍凍吃起來冰冰涼涼的,口感和果凍差不多,但是非常的鮮,這是海鮮獨特的鮮味。咬到“果凍”里的黑土蚯時,就增加了脆的口感,而且鮮上加鮮。
這土筍凍在泉州、安海、龍海等地方已經流傳了三百多年,這是可以考證的,明代的古書《閩中海錯疏》、《五雜俎》都有記載。

相傳土筍凍是明代鄭成功發明的:當年鄭公領兵到福建因為糧草不足,所以讓人挖黑土筍煮湯給大家充饑。有一次因太忙沒來得及趁熱吃,湯變冷凝固了,結果發現這樣更加美味,于是土筍凍就誕生了!

土筍凍不僅好吃,還富含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有滋陰補腎、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等功效。如果去福建旅游的話,大家可要記得多吃幾碗土筍凍了。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點關注,《奇特美食之旅》系列繼續開車中)
(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074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