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廣東云吞餛飩抄手區別(美食餛飩)
發布時間:2025-03-25閱讀(18)




對于很多人來說,美食可能只是一種食物。
但實際上,美食不僅僅只是一種舌尖上的享受,還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精髓。
一道美味佳肴的背后,可能是無數代人的努力或者是一個個感人故事的匯集。


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街邊小食:廣東的云吞、江浙的餛飩、四川的抄手。或許你知道他們的區別嗎?如果不了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其中,感受地域美食的魅力吧!
壹
叫法

云吞與抄手,都來自于餛飩。中國人吃餛飩,至少有2千多年的歷史,古人認為它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叫混沌,后來根據造字規則,改作餛飩(而餛飩在福建還有扁肉一稱)。


在四川,因抄手皮薄易熟,雙手在胸前一抄,一兩分鐘過后已煮熟上桌而得名。因餛飩與云吞的粵語發音相近,又取其“一口一顆”的意思,于是嶺南人把餛飩稱為云吞。




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貳
餡料

港式云吞餡料以海鮮為主;大餛飩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偏好。

江浙地區若是湯餛飩,餡料大多逃不出豬肉、榨菜、河蝦、蔬菜、蔥姜這幾樣的排列組合;抄手餡料主要是豬肉。






叁
包法

餛飩、云吞、抄手的不同,最直觀的體現在包法的不同。一句話總結便是:抄手≈大餛飩,云吞≈小餛飩。
先看大餛飩的包法:

大餛飩之大,常常被人誤以為是餃子,一碗下肚已是半飽。那么,抄手呢?

顯然,抄手包出來同樣是元寶狀。抄手餡兒常是肉混雞蛋,不務勁彈,但香軟倍增。吃抄手好在流暢順滑,餡軟而鮮。兩者的區別,就在于皮的厚薄。


大餛飩皮厚且棱角分明,常被當做主食,一碗下肚已然半飽。而抄手皮薄且滑,吃的時候,皮和餡一起滑下肚去,講究的就是一個“爽”字。所以抄手更像是小吃,又仿佛江浙的拌餛飩,紅油滑膩,呼嚕呼嚕就下去一碟。


再來看小餛飩和云吞。小餛飩包法:

云吞包法:

首先包法上小餛飩講究快速,包出的外形多為肉團帶一個大尾巴。小餛飩講究在湯與皮,餡兒只是一抹肉而已。湯鮮,皮滑,一碗里飄蕩,滋溜兒一口下去了。

而云吞,它的包法,則更像廣式點心中的“燒麥”。餡料的豐滿程度,無疑也比小餛飩要大得多,云吞煮熟后,熱湯中的云吞都留著“金魚尾",無意中也為云吞增添幾許寫意。




肆
湯底

餛飩湯底香醇,在餛飩的老式湯底里,經常加紫菜、蛋皮和蝦皮,美其名曰“三鮮”。一勺清湯沖下去,幾只透明蝦皮浮上來,幾口餛飩滑溜進嘴里,就開啟神清氣爽的精致一天。


抄手湯底香辣,抄手最為講究的,便是其湯底和澆頭。紅湯需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內有花椒粉、辣椒粉、生抽、芝麻油、辣椒油、芝麻、花生碎、蔥姜蒜等。吃起來香辣中,有獨特的花生和芝麻的果仁香氣,可謂一絕。




云吞湯底清淡鮮美,廣式云吞有三講,其中一樣便是湯底。廣東人注重“鮮”味,湯底便是他們提鮮的關鍵所在。湯底為大地魚。把烤香的大地魚當香料,來提高骨湯的香味,這正是廣式云吞面湯底的靈魂所在。





?
其實云吞、餛飩、抄手本質上是一樣的,隨著時間的遷移,流傳地方不同的,只是逐漸被當地人改變了他們的的做法,融入了當地口味。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145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