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廈門夜游地方(沉浸式游覽逛夜市品美食)
發布時間:2025-04-10閱讀(19)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廈門流光溢彩。
隨著旅游復蘇,我市不少夜游項目、夜間演出、休閑商圈的客流和營業額顯著提升。坐游船感受鷺江兩岸夜景之美、到景區開啟一場沉浸式光影之旅、逛夜市品美食淘好物……城市的煙火氣逐漸升騰起來,夜間消費圖景越來越豐富。
如何打好夜經濟這張牌,使其成為提升廈門城市實力、活力、影響力的強勁引擎?我市正著力點亮文旅新“夜”態,不囿于吃喝的單一形態,通過豐富夜間文化娛樂演出市場和其他消費熱點、探索文旅場所夜間開放等,串聯起夜游、夜食、夜娛、夜購等場景,推動夜經濟持續向深層次和高格局發展。

夜晚的中山路中華城一帶,人潮如織。
重體驗數字科技營造出沉浸式游覽環境
近日夜游胡里山炮臺的市民游客舉著手機聚焦克虜伯大炮時,不時發出“哇”的驚嘆聲——在他們的手機里,大炮成為虛擬時空里可游戲的場景。
近期,“文保奇妙夜”夜游推出2.0版本——“尋找廈門元宇宙入口”,新增七大AR沉浸式互動夜游打卡點。游客不僅能裸眼感受3D震撼效果,還能在“虛擬世界”與沉睡文物互動。在“獨木成林”互動點,如繁星般點綴其中的美妙畫面讓兩位初一女生由衷感嘆 AR光影秀太震撼。市民卓女士帶著3歲的兒子游覽至“海防炮王”互動點時,用AR科技體驗親手裝彈、發射,賞“煙花”。
“文保奇妙夜”項目全程未拆一磚一瓦、未動一顆釘子,采用數字光影設備,基于現有的景觀進行二次創作。”項目投資方廈門新畫幅數字科技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未來將繼續豐富夜游內容,增加街頭藝人演繹、脫口秀、文創市集等,力圖打造成廈門夜游的一張名片。
文旅部發布的《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到,推動數字文化融入夜間經濟,激發夜間消費活力。
近年來,我市夜間經濟的數字化發展場景不斷迭代升級,探索更豐富的內涵。如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從2019年起就在全國科技場館中率先實現夜間常態開放,推出“科探奇妙夜”項目。內容品牌部負責人張君雅說,這段時間項目進行數字化升級,建筑巨幕投影、懸浮燈舞、魔幻海洋等獨具特色的夜間展區內容呈現了一場酷炫的視聽盛宴,即使在非周末都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游玩。
國家高級導游、廈門導游協會副會長康繼鋒認為,“游客消費需求漸趨多元,更注重文旅活動的新鮮感、體驗性、互動性,加上AR、VR等科技應用,再加上虛實結合的空間營造,打造出沉浸式環境,正成為夜游經濟的下一個風口。”

市民游客體驗鷺江夜游。
增內涵夜景與城市文化相得益彰
海風輕吹夜色美。演武大橋、雙子塔、鼓浪嶼等旖旎夜景在海中倒影婆娑,游客們乘上“鷺江夜游”游船,迎著徐徐海風,將廈門標志性城市景觀盡收眼底;在廈門市非遺中心,許多家長帶著孩子,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領略歌仔說唱、答嘴鼓、南音等閩南非遺的魅力……光影之下縈繞的文化味道、文藝氣息,正在重塑人們的夜間生活模式。
近段時間來,不斷提升夜間消費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夜間景觀旅游、文藝演出、主題展覽等多元文化形態,差異化、精準化、多元化地滿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消費需求,正在成為我市夜間旅游發力的一大重心。
夜晚,當“鷺江夜游”游船駛離世茂雙子塔,古箏名曲《高山流水》的曲調悠然響起。船上身著漢服的女子端坐在木椅上,輕拈茶盞,動作嫻熟而柔美地展示著閩南茶藝。返程途中,活靈活現的布袋木偶戲表演惹得觀眾席笑聲陣陣。在互動環節,一群孩子蜂擁而上,爭相體驗操作提線木偶的樂趣。
在假日出游高峰期,“鷺江夜游”日均接待量達1500人次。短視頻博主鄭糖糖指了指身后燈光不斷變幻著色彩的雙子塔,對著手機鏡頭繪聲繪色地講解沿路地標。她與丈夫甘先生曾以本地導游的身份,體驗“鷺江夜游”近兩百次,而他們每一次登船都有不同感受。
夜游經濟要與文化和藝術結合才有生命力,“鷺江夜游”正不斷嘗試為乘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新體驗。廈門市波賽東海上旅游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葉小莉介紹,20多年來,“鷺江夜游”累計接待市民游客近300萬人次,不斷創新形式增添文化元素,努力讓絢麗夜景與城市文化同時留在游客記憶中。
我市此前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工作方案》,都對打造夜間文化旅游新業態、豐富文化內涵做了政策引導。包括鼓勵公共文化場館延長夜間開放時間,培育常態化高甲戲、歌仔戲、南音、民間舞等具有濃郁閩南特色的夜間演出等。
廈門市文化館(市美術館、市非遺保護中心)是今年推進錯時延時開放試點工作的場館之一。館方介紹,除了延長各場館夜間、周末及節假日開放時間,他們還針對不同人群錯時開辦文化活動,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文化服務。
在我市旅游業內人士看來,因勢利導推動“夜文化”的構建、拓展和深化,不但有益于豐富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眾的文化素質,還有助于涵養出一座城市獨特的品格、個性和氣質。

古地石的來瘋脫口秀深受年輕人喜愛。
拼創意潮流元素與夜經濟碰撞出新火花
夜色下的古地石人氣爆棚,聚集了餐飲、集市、演出等元素,逆勢“出圈”;云城萬科里新增夜間制造市集,引入舞蹈、樂隊等年輕化活動;中華城、寶龍一城等舉辦露天派對、城市露營節……不少商圈結合自身定位,豐富夜間業態推動轉型升級,而后備廂集市、露營等新業態與“夜經濟”碰撞出新火花。
夜晚的云城萬科里人潮涌動。貓咖、switch體驗館、露營餐廳等新型商鋪集聚,后備廂咖啡車、音樂酒攤、市集等新興業態齊放,色彩鮮明、富有立體感的建筑環繞,穿著前衛、打扮潮流的路人在街頭來來往往……這里吸納了很多主打夜經濟的餐飲、酒吧等,還引入電競網咖、街舞教室、藝文空間等多元產品,并聯合場內茶飲店共同營造“24點不打烊”氛圍。
“我們日均客流量超2萬人次,而夜間的客流量占據了全天客流量的一半以上,部分店鋪營業至凌晨兩三點。”廈門萬科云城商業負責人陳禹霏介紹,云城萬科里主打“時尚潮流”,以年輕人為主要客群,包括周邊多所高校的大學生,以及在軟件園三期、杏林灣營運中心上班的數以萬計的年輕白領。
康繼鋒作為我市資深旅游從業人員,親歷著來廈游客及市民游玩時關注點的變化。他表示,從“重觀賞”到“重內容”再到“重體驗”,游客夜游需求正在發生轉變,沉浸式、交互式、具有文化內涵、創新元素、藝術符號的特色化夜游逐漸成為夜經濟發展的制勝法寶。
“夜游從觀光休閑旅游逐漸向深層次、立體化、互動體驗等方向發展,不斷激發出文化旅游拉動消費的潛力。”還有一些旅游從業人士認為,在內循環消費升級的作用下,夜經濟產品格局正在重塑,逐漸由單一化娛樂產品向綜合型、多元化生態轉變。
【記者手記】打造特色文化
亮出城市夜游品牌
有吃頭、有玩頭、有看頭、有文化、有消費的夜經濟,成了廈門城市夜晚的亮麗風景。
夜間燈光要“照亮”夜經濟,除了借助科技的力量、注入文化內涵,還應刻上品牌的標簽。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教授林璧屬看來,品牌化、IP化,近年來成為考驗一個夜經濟項目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在中山路“阿吉仔”餅鋪門口,等待購買馬蹄酥、椰子餅等糕點的游客排起隊。店員說,近段時間來,店鋪營業時間延長至將近23點。黃則和中山路總店經理蔡菲菲介紹,隨著旅游逐步復蘇,營業額增加約30%,店里的花生湯、沙茶面、韭菜盒、炸棗等古早味人氣極高。
前不久,中山路步行街和集美新城核心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加上去年首批入選的曾厝垵文創街區,我市已有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形成了具有“廈門品牌”獨特印記的夜間經濟。
我市最近也對夜經濟品牌做出一些嘗試:今年春節,市文旅局標注出廈門66個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點,打造“廈門燈光地圖”IP,同步上線10條廈門璀璨燈光旅游線路。市商務局相關政策充分利用各類促消費活動平臺,結合旅游黃金周等時間節點,鼓勵各大商圈、知名餐飲品牌線上線下直接參與、開設美食市集、美食節、美食派對等多維度體驗場景。
不過,在攜程8月發布的一份“最受喜愛夜游城市”排行榜中,廈門僅排名第18位,成績并不盡如人意。
“許多城市發展夜經濟仍停留在傳統餐飲、購物等單一經營業態上,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將創新性、高品質的夜間消費內容和產品融為一體。”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建議,夜經濟發展應與我市實際情況充分結合,全方位整合旅游、餐飲、休閑文娛等配套資源,打造城市特色文化IP。
(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 楊霞瑜 實習生 許芷寧 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367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