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吃的青柿子和軟柿子哪個好(軟柿子脆柿子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20)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時下,金黃色的柿子可謂郊野的一道道靚麗風景,也成為各大超市水果區的誘人焦點。脆柿子、軟柿子以及加工制成的柿餅,各有風味。柿子為何有澀味?軟柿子脆柿子哪個好吃....<p>時下,金黃色的柿子可謂郊野的一道道靚麗風景,也成為各大超市水果區的誘人焦點。脆柿子、軟柿子以及加工制成的柿餅,各有風味。柿子為何有澀味?軟柿子脆柿子哪個好吃?柿餅上的白霜是防腐劑嗎?如何選購?</p><p><img alt="直接吃的青柿子和軟柿子哪個好(軟柿子脆柿子哪個好吃)(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TNcxc613tDpLGD.jpg"/></p><p>圖源:新華社</p><p><strong>致澀鞣酸為何物</strong></p><p>柿子品種繁多。按澀度可分為甜柿子和澀柿子;按色澤可分為紅柿、青柿、黃柿、朱柿、白柿和烏柿;按形狀可分為圓柿、方柿、長柿、葫蘆柿及牛心柿等。我國有名的柿子如陜西涇陽、三原一帶的雞心黃柿,陜西富平的尖柿,浙江杭州古蕩一帶的方柿,華北地區的大磨盤柿,河北、山東一帶的蓮花柿以及菏澤的鏡面柿。其實,大部分品種為澀柿,即使成熟后也比較澀。</p><p><strong>柿子之所以澀,是因為其中含有鞣酸類物質。鞣酸,又叫單寧、鞣質、沒食子鞣酸等,它會與唾液中的蛋白質結合,刺激口腔,讓人感覺到澀,而且它還會刺激口腔的黏膜蛋白,使之產生收斂性的麻澀感。</strong>鞣酸存在于許多植物皮和果實中,甚至連茶水中都含有鞣酸,一些濃茶喝起來也會感覺很澀。鞣酸雖然味道澀,但它也具有不錯的抗氧化作用,<strong>少量攝入對人體健康并沒有危害。</strong></p><p>當然,甜柿子成熟時,其中的鞣酸基本上會自動脫除,鞣酸含量低,可以放心食用。不過,市場上賣的柿子,在商業化銷售前都會經過人工脫澀處理,鞣酸含量也很低,仍可以放心地吃。</p><p><strong>脆柿子軟柿子的區別</strong></p><p>無論是脆柿子還是軟柿子,<strong>都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和豐富的礦物質,是營養價值很好的水果。</strong>它們的不同,就在于果膠的形態不一樣。</p><p>果膠是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細胞壁的一種多糖,在植物組織中與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蛋白質等相互交聯,使細胞組織結構堅強,表現出比較硬的形態。但在果實成熟過程中,果膠會在果膠酶的作用下降解——果膠酶,不特指某一種酶,而是分解果膠的一類酶的總稱,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膠分解酶和果膠脂酶等。一般情況下,水果中含有果膠、纖維素等固體物。脆柿子中的果膠能起到植物纖維的作用,它會阻止柿子中的液體停止,使果肉中的固體粒子保持懸浮,從而使得柿子保持脆爽而不軟。但果膠酶能夠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細胞壁及胞間層,并且果膠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還會讓渾濁的果肉變得澄清。所以軟柿子不僅軟,看上去也顯得更通透。</p><p><img alt="直接吃的青柿子和軟柿子哪個好(軟柿子脆柿子哪個好吃)(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TNcxcAi4TotXbz.jpg"/></p><p>圖源:視覺中國</p><p>市場上賣的成熟脆柿子,一種由于本身是甜柿子,在自然成熟過程中自動脫澀了;另一種情況是通過人工脫澀抑制了果膠酶的活性,使得果膠不會被分解,所以還是脆的。<strong>雖然脆柿子和軟柿子的口感跟質感相差很多,但是營養成分卻沒什么差別。</strong></p><p><strong>柿餅上的白霜能吃嗎</strong></p><p>傳統柿餅是“晾”出來的:在通風向陽處搭好架子,挑選顏色已經變黃但果實尚硬朗的柿子,挨個兒削掉皮,這樣能讓果肉中的水分更快蒸發,平鋪碼放好晾曬。晴朗天氣下,日曬加手捏,經過7天左右,就能讓柿餅成型、單寧氧化脫澀。不過有些地區的柿餅是掛著晾的。</p><p>喜歡吃柿餅的人知道,柿餅外面有一層白霜,又叫柿霜。有人說那白霜是防腐劑,這完全是誤解,其實它是在柿子晾曬過程中隨著水分蒸發,凝結形成的“微晶聚合物”,主要成分就是糖,包括果糖、葡萄糖等。又有人說,白霜越多的柿子越好,于是挑霜多的買。其實,柿霜的主要成分是糖,從現代健康角度,應該少吃才好。</p><p>但是,白霜很容易作假。由于消費者的偏好,有些不法商人還會以此做手腳,如在表面粘一層淀粉或滑石粉,一方面避免糖霜吸潮,一方面可以讓柿餅更白,更漂亮。提醒大家在買柿餅時,如果白霜特別多,且一抖就掉,拿過之后手上留有白粉,大概就是動了手腳的,請謹慎購買。</p><p>來源:科普時報</p><p>作者:阮光鋒(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副研究館員、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p><p>編輯:吳桐</p><p>審核:王飛</p><p>終審:陳磊</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