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鰱魚最喜歡吃什么(鰱魚越大越好吃)
發布時間:2025-04-10閱讀(32)
在我國的淡水漁業資源中,鰱魚可以說是水產養殖領域里最為常見的一個經濟魚種了。作為四大家魚之一,我想大多數人也并不陌生,對于釣魚人來說,鰱魚也是“出場率”極高的目標魚種之一,有些釣友就專門喜歡釣獲這類魚,由此可見其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不光如此,在調節和治理水質等方面,鰱魚和鳙魚都功不可沒,它們終生以濾食水表的浮游動、植物為生,同時對改善“水華”的現象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而作為百姓餐桌上食用的經濟魚種,鰱魚本身又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搭配出來的菜譜花樣眾多,可以紅燒鰱魚,也可以清蒸,還可以燉豆腐等等,都是“廉價”的家常美味。

在農村,可能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遺留下來了一條老觀念,認為吃鰱魚就一定要吃大的、而且越大才越好吃。
真的是這樣嗎,今天來探討一番。
了解鰱魚的生長極限其實,相比于鯽魚,鰱魚算是比較大個體的魚種了。市面上一年養殖期出來的鰱魚基本上在3~5斤左右。而在查干湖冬捕節上,出水的鰱魚基本都是10斤以上,最大的甚至重達60公斤,“頭魚”更是拍賣到了天價的級別(據了解,2020年中國查干湖第19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上,當天舉行的傳統拍賣環節,“頭魚”竟拍出2999999元的天價)。

一般來說,從經濟效益上考慮,人工養殖的鰱魚都不會養殖太久,頂多一年一個周期,所以上市的規格大多在3~4斤。而在一些自然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生存的鰱魚可以長到幾十斤。

從魚的生長曲線圖來分析,一條5公斤重的魚其生長期需要5年,15公斤的魚需要10年左右的生長期,25公斤的魚更是差不多需要25年左右的生長時間。隨著時間的增長,魚的個體大小增長速度慢慢減緩,同時會越接近生長極限。
所以說,在自然水域能碰到50斤的魚是非常罕見的。那么問題來了,鰱魚的生長極限是多少呢?

世界上最大的鰱魚是在西班牙被捕獲的,重達206磅,換算成我國計量單位為93公斤,一舉入選吉尼斯紀錄。而我國最大的鰱魚是在張家界某養殖場捕獲的,重達100斤,體長更是達到1.5米。參考這些數值,我們可以大致對鰱魚的生長極限值有個判斷了。
越是大個體的鰱魚味道越好?
很多時候,我們對大個體的魚種都好奇的心理,因為罕見的程度就總想嘗一嘗味道怎么樣。
其實,就鰱魚來說,一般養殖的個體大小在3~5斤為最佳,這個規格的鰱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在大型湖泊、水庫中放養的鰱魚,一般個體在8-10斤左右食用最佳,太大的鰱魚反而影響口感。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如前文所說,在自然水域中,鰱鳙這類凈化水質的魚種是通過濾食藻類為生的,在眾多的浮游藻類之中,又有一些藻類含有生物毒素(如微囊藻),這些毒素通過鰱魚的生物代謝分解之后,又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神經毒素和肝毒素等。
雖然說鰱魚有“百毒不侵”的功能,食用這些“毒藻”本身不會產生中毒的現象,但是毒素已經侵入鰱魚肉質當中,人類食用后會間接的攝入。
所以說,越是體型大的鰱魚,體內積累的毒素就越多,比如生物毒素、重金屬和激素等往往會超標,如果在水質差的水域捕獲到的大型魚類更是不宜食用。
因此,作為釣魚人,跋山涉水,尋找水質優良、環境舒心的水域作釣也是不無道理的,起碼漁獲的品質有保證呀。
綜上所述,吃魚不一定要吃大的,買魚也不一定要買大的(別被商販忽悠),釣到大個體鰱魚,放生的意義一定大于食用的價值,你們說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5822.html
上一篇:新鮮蕨菜的處理方法(涼拌蕨菜)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