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12閱讀(17)

野生的雞樅很難尋覓,所以價格很高,現在可以人工種植,我買來現成的雞樅菌菇包,開始按照香菇的養殖的方法,每天噴水,過了一周香菇都長出來了雞樅卻未見蹤影,趕緊詢問賣家,后來才知道雞樅的養殖需要把菌菇棒切段埋到土里面,而且要在背陰濕潤的環境中才能生長,按照賣家的方法種好,一個多月終于長出了美味的雞樅,雖然稀稀拉拉的,但是也足以令人驚喜。

第一次批收獲的幾個雞樅煮魚湯用了,魚湯味道確實要鮮美很多,而且雞樅的口感竟然有些脆脆的,很神奇。第二批長成的雞樅我這次決定用來做雞樅油,搭配面條吃極好,這樣做成的雞樅油還可以密封保存下來,以后就可以經常的品嘗到雞樅的味道了。
雞樅(樅讀音同宗)又名雞宗、雞松、雞腳菇、蟻樅等,雞樅一般生長在雨季,常見長在山野的白螞蟻窩上,是一種美味山珍,被稱為菌中之王。雞樅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味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媲美,所以被稱為雞樅。
雞樅在很早以前就列為貢品,據說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愛吃云南的雞樅,每年都要由驛站飛騎傳遞迸京,熹宗只舍得分少許給寵妃和獨攬大權稱為九干歲的太監魏忠賢,連正宮娘娘張皇后這樣的人都無福品嘗,可見其珍貴程度。古人趙翼曾說雞樅:“無骨乃有皮,無血乃有肉,鮮于錦雉膏,腴于錦雀腹”,這個形容一點也不夸張。
在我國雞樅僅西南、東南二省及臺灣的一些地區出產,其中以云南所產為最佳,也最多。雞樅以黑皮和青皮最好,其次是白皮、花皮、黃皮、土堆雞樅、雞樅花。雞樅含有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份。
雞樅吃法很多,無論炒、炸、腌、煎、拌、燴、烤、燜還是清蒸或做湯都可以,還能與蔬菜、魚肉及各種山珍海味搭配,滋味都特別的鮮美。
主料:雞樅180克,花生油250克
配料:大蒜10克,生姜10克,青花椒1茶匙,紅花椒1茶匙,鹽1茶匙,干辣椒1個
制作:
1. 所有材料準備好,雞樅的根部用小刷子在水中洗刷掉泥土后沖洗干凈。
2. 用小刀把雞樅根部的外皮削掉以免有殘存的泥沙牙磣。
3. 把雞樅菌縱向撕成條,再掰成段。
4. 生姜和大蒜切條,干辣椒切段。
5. 鍋內放入花生油。
6. 油溫4成熱時,放入雞樅。

7. 小火慢慢的浸炸。
8. 直到雞樅的顏色由白變為淺金黃色,放入生姜和大蒜炸至大蒜微黃。
9. 放入兩種花椒炸出香味。
10. 關火放入干辣椒段用油的余溫把干辣椒炸熟。
11. 最后放入鹽調勻。
12. 待鍋內的雞樅油冷卻后放入可以密封的容器中密封保存即可。


關鍵:
1. 雞樅是從土里長出來的,所以根部泥沙較多,一定要清洗干凈。
2. 雞樅油熬制過程中全程用小火,慢慢炸能把香味激發出來,其內部的水分也會漸漸變少,這樣有利于長期保存。
做好了雞樅油,迫不及待的用它做了一碗雞樅油拉條子,這碗面的味道簡直是美味無敵,難以用語言表述。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2941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