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12閱讀(25)
#打卡美好生活#
若論逛吃逛吃,中山路和曾厝垵都是廈門必打卡之地。兩者又完全不同,各有特色。
我預定的七天酒店就在中山路附近。第一晚到住處洗過澡,已經九點多了,想看看夜景,還是出去逛了。
剛一到中山路步行街,就感覺人好多啊!道路寬闊,又四通八達。商鋪鱗次櫛比,游人摩肩擦踵。讓我想起了上海的南京路。最迷人的還是那璀璨的燈光,路兩側金銀相對,視覺效果很好,有過節的氣氛。


有小販在街口挑著擔子賣水果,我看那水果從未見過,有點稀奇,問是什么。賣家操著濃重的閩南口音,說了三遍,我和女兒還是一臉懵,沒聽懂究竟叫什么名字。后來看到水果店有賣,才知是“火參果”,15元兩個。

除了特色小吃,奶茶店,飲品店,最多的就是工藝品,珍珠首飾。


看了好多琳瑯滿目的商品,逛累了找個店嘗嘗小吃。我點了腸粉和花生湯,沒想到挺大的店,顧客盈門座無虛席,餐具卻極其簡陋。
花生湯盛在一次性紙杯里,量很少,喝起來倒是香甜軟糯。腸粉竟然也是盛在紙碗里,這感覺就像去偏遠的山里玩,沒有飯店,在山路拐角的小攤上湊合果腹,和周圍繁華的街景毫不相稱。
腸粉的味道女兒吃不慣,我也不太習慣,就沖著嘗嘗不同風味,還是勉為其難把它吃完了。

第二天早飯在街邊吃的鍋邊糊和油條,也是這樣的餐具,后來連續吃了幾天我才明白,不是餐館檔次的問題,幾乎所有地方都是這樣。紙杯紙碗,用完就扔。只圖方便了,看起來很廉價,不環保,也不健康。這是我對廈門印象不好的一點。
第三天,逛了植物園后,下午兩點我們來到了曾厝垵。

這里更靠近海岸線,游客也很多。不同于中山路的高端大氣,曾厝垵的街道很窄,勉強能容下三個人并行。查攻略時看到很多人吐槽這里太擁擠,環境臟亂差,我卻更喜歡這種親和,接地氣的感覺。

空間的局促,使得街兩邊的小吃,好像都湊到了你的眼前,魷魚,龍蝦,生蠔,各種燒烤串串,甚至還有一整只的烤豬,以及更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東西,都在以它們的色相和香味誘惑著路人,不容你忽略。



很多東西只是覺得好看卻沒想嘗試,我們只買了炸蝦和魚丸,這兩樣女兒都很滿意,尤其魚丸,是純魚肉制成,很美味,連里面的湯汁都喝了精光。
這個下午,在曾厝垵我終于吃到了一頓盛在瓷器而不是紙碗里的飯——廈門最聞名的沙茶面。不知道是面的味道確實正宗,還是好的餐具提升了人的食欲,一向對吃并不講究也不太有興趣的我,感覺那一碗面食材豐富,顏色好看,香而不膩,吃得酣暢淋漓,非常滿足,好像是我第一次嘗到了美食帶來的快樂,也更加增進了我對曾厝垵的好感。

大概因在這里比中山路逛得仔細,我覺得曾厝垵的旅行紀念品店也更文藝,很多有趣的東西:干花,花茶,茶具,小掛件,文化衫,以及各種奇思妙想的創意裝飾品,都讓我十分著迷。




廈門的美食,還有一樣值得一提。我們第四天在鼓浪嶼島上,女兒看到菠蘿飯覺得好玩,想嘗一嘗。那個米飯盛在半個菠蘿里,幾乎沒有菜,只有一點菠蘿肉,但是糯米的口感好,味道也不錯,小飯量的她居然吃了兩份。

要說熱帶水果,還真的不太喜歡。在海邊玩時渴了,買了一只椰子,女兒喝了一口,直皺眉頭,這才相信超市的椰汁,并非原椰汁。再讓她喝,頭搖得像撥浪鼓。
還有切分好的菠蘿蜜,15元一小盒,想著比超市里見到的便宜不少,買點嘗嘗。她吃了一口,那表情也是一言難盡,我也不喜歡吃,兩人推來推去,走了很多路才吃完。
在鼓浪嶼逛到下午的時候,感到又熱又累,滿街小吃,竟無一樣合意。作為河南人,成年累月,晚上都是喝稀粥,連著幾天沒這東西真是抓心撓肝。我找了好久,才見到一家鋪子有粥,要了一份白粥和小菜,價貴得離譜不說,那粥端上來就是稠糊糊,不能喝,只能吃,菜又咸又辣。哎,哭笑不得,好生郁悶。
也許怪不得人家,中原人吃不慣海鮮,且在外時間太少,缺乏適應能力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315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