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吃辣之前吃什么能減少辣度(夏天宜多吃這種辣)
發布時間:2025-06-15閱讀(18)
文/ 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何桂花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但原因估計80%的人都不知道!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黃穗平表示,夏日吃姜,從中醫角度看有不同理由。

夏吃姜 圖/視覺中國
夏日吃姜的理由1、出汗多,陽氣擴散在外,形成外熱內寒的體質。《黃帝內經·素問》里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說陽氣是人體抵御外邪的能力,人體陽氣耗損,容易遭至外邪入侵,從而患病。姜具有溫陽助陽的作用,因此,夏天吃些姜,有助于補充體內陽氣,抵御外邪。
2、夏天多吃冷食喝冷飲、吹空調,易被寒邪所侵,容易導致脾胃虛寒。日常飲食之中加入一些生姜,借助姜的溫熱之性祛除體內寒邪,溫中健脾。
3、生姜有助發汗排汗,還有利于祛濕。夏天濕邪較重,容易夾風、寒、熱諸邪侵犯人體,姜有發汗除濕的作用,對于一些體內有濕邪內阻的人,可以通過發汗的方式把濕邪驅除出體外。
4、民間有“飯不想,吃生姜”的俗語。姜確實有增進食欲的作用。夏天溫度高,人們胃口不佳,食欲不振,吃點生姜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促進腸胃消化,增強食欲,開胃消食。
不同品種與炮制方法,不同功效黃穗平表示,從藥性上而言,生姜、沙姜、高良姜的熱性呈遞增趨勢。因此,食用不同的“姜”時,應根據不同病癥、個人體質特點等選擇。
經過不同炮制工藝,姜的藥用特性也會出現不同,因此姜的加工工藝對中藥處方構建及疾病治療具有顯著影響。
■ 干姜
干姜與生姜同源,是姜的干燥根莖或經切片曬干、烘干所得。經干燥去掉了大量水分,其味更顯辛辣,其藥性更加溫熱,成為溫里散寒的大辛大熱之品。
干姜具有回陽通脈、溫脾胃、散肺寒的作用,用于陽氣虛衰欲脫所致的四肢厥逆、手足不溫;脾胃陽虛、陰寒內生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寒凝氣滯、血瘀不通的胸痹、心痛;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癥。
干姜臨床應用甚廣,如大家較為熟悉的千古溫陽祛寒名方“四逆湯”,除用了附子、炙甘草外,還用到了干姜。
■ 炮姜
漢代的《金匱要略》最早記載了炮姜,炮姜又稱為黑姜,是由干姜作為原料,炮黑加工而成。現代炮姜也皆以干姜為原料經炮制而成,目前多采用砂燙法炮制。
炮姜的性味、功效與干姜同,而其辛燥之性減弱,溫里的作用變得緩和而持久,并且可溫經止血、止痛,也用于婦產科。
■ 姜炭
干姜除制成炮姜外,還有制成另一種炮制品,即姜炭,炮姜和姜炭僅僅是炮制過程中火候控制的區別,前者為文火,后者為武火,但姜的作用效果卻顯著不同。
中醫學認為,藥材炒炭就能加強止血效果,干姜炒炭后為姜炭,具有溫經止血功能,多用于虛寒性出血。
【食療方推薦】沙姜雞
材料:雞1只、沙姜20克、香菜一小把、生抽若干。(4人份)
做法:1、全雞洗凈,內臟可保留;2、雞撈出后放在一邊控干點水份。整只雞放入鍋內大火燒開煮二十分鐘;3、香菜洗凈,切成小段。沙姜拍成碎沫。將香菜和沙姜放在小碗中,倒入一定量的生抽。雞肉剁成塊。最后直接蘸著香菜沙姜醬吃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
適合人群:脾胃虛寒不耐夏季飲食生冷者,常見脘腹怕冷、飲食生冷后易腹痛、腹瀉,舌淡,苔薄白,脈沉者。
沙姜雞是一道特色傳統名菜,屬于粵菜。雞皮清爽幼滑,肉質細嫩可口,食而不膩,骨脆而香,故蜚聲遠近,有口皆碑。溫中行氣的沙姜配上甘溫補虛的雞肉,適合脾胃虛寒不能耐受飲食生冷的人群。
【小貼士】姜性溫熱,對于一些陰虛內熱、濕熱內蘊者應盡量少吃。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398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