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5)
|
2024年12月31日,平安人壽發布公告稱,其委托的平安資管投資于工商銀行(01398.HK)H股股票,于2024年12月20日達到工商銀行H股股本的15%,觸發了平安人壽根據香港市場規則的舉牌行為。 據券商中國記者查詢,除了上述操作,平安資管以“投資經理”身份12月中旬連續增持了2只銀行股,分別是郵儲銀行和建設銀行,均為H股。 險資舉牌在2024年都創新高了,這事兒挺引人關注的呀。不少朋友心里就琢磨了,那咱是不是也能跟著買點銀行股呢?今天咱就好好嘮嘮銀行股的投資價值,給大伙分析分析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一、險資舉牌背后的銀行股吸引力先來說說這險資舉牌吧。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2024年險資舉牌達到20次,是近四年的新高呢,光11月以來就有7次。就拿平安人壽來說,2024年12月20日,平安人壽委托的平安資管投資工商銀行(01398.HK)H股股票,達到了工商銀行H股股本的15%,觸發舉牌行為。其實早在6月和8月,平安就多次增持工商銀行H股了,8月23日增持后,平安持有工行H股比例就已經升至14%。這次舉牌,平安人壽在12月20日買入4500萬股,每股均價為4.8718港元,當日平安集團通過其他子公司也買入工行H股,兩者共計買入1.07億股,耗資5.22億港元,持股比例達到15.11%。而且截至2024年12月20日,平安人壽所持有的工商銀行H股股票的賬面余額已達583.21億元,這一數額占其2024年三季度末總資產的1.26%。 另外,平安資管還在12月中旬連續增持了郵儲銀行和建設銀行的H股。12月24日,平安資管在場內增持350萬股郵儲銀行H股股份,耗資約1640萬港元,增持后合計持有9.9425億股郵儲銀行H股股份,占該行H股總數的5.00%,占該行總股本的1%以上。12月18日,平安資管在場內增持6725.5萬股建設銀行H股股份,耗資約4.24億港元,增持后持有120.54億股建行H股股份,占建行H股總數的5.01%,占該行總股本的4.82%。 那險資為啥這么熱衷于舉牌銀行股呢?這里面可大有門道。一方面,是響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號召。險資作為中長期資金的代表,得找一些靠譜、能長期帶來收益的投資標的呀,銀行股就挺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和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以及利率持續下行有關。通過加大對高股息個股投資和增加長期股權投資規模,能讓險資的收益和報表更加穩定。 從這舉牌事件就能看出,銀行股對險資有著不小的吸引力,那對咱普通投資者來說,銀行股又有啥投資價值呢?
二、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分析(一)股息收益情況 銀行股的股息收益那可是實打實的亮點。就拿數據來說吧,根據最新收盤數據,工行H股股息率達到6.44%,建行H股股息率達到6.77%。工商銀行在12月30日晚還發布公告,擬每股派發半年度現金股息0.1434元(含稅),這次派發現金股息共計約511.09億元,其中A股現金股息共計約386.62億元。 咱再看看整體情況,銀行股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且較高的股息支付率。像一些大型國有銀行,過去十年平均股息支付率能達到30%左右,股份制銀行也基本能維持在20% - 25%這個區間。這意味著什么呢?假如你買了10萬塊錢的銀行股,按照這個股息率和支付率,每年光股息就能拿到一筆挺可觀的收入呀,這可比把錢放銀行存定期利息高多了,而且是長期持續的收益。對于那些追求穩健收益,想讓錢生錢的投資者來說,銀行股的股息就是個很靠譜的“賺錢門道”。 (二)盈利能力分析 銀行的盈利能力是支撐其投資價值的重要基礎。從凈息差來看,雖然近年來受到利率市場化等因素影響,整體有所收窄,但大型銀行依然能維持在1.8% - 2%左右的水平。比如說工商銀行,2024年上半年凈息差大概在1.9%左右,靠著龐大的資產規模,通過存貸業務就能賺取不少利潤。 再看資產質量,不良貸款率是個關鍵指標。以2024年三季度的數據為例,大部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控制在1.5%以內,像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只有0.95%,這說明銀行的資產質量還是比較靠譜的,貸款收不回來的風險相對可控。而且銀行還有很多其他的盈利渠道,像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一些銀行在理財、信用卡等業務上收取的手續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來源呢。 從整體的盈利數據來看,2024年銀行板塊在A股市場近乎全線累計處于上漲狀態,全年銀行板塊漲幅(總市值加權平均)達46.67%,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一。具體來看,11家銀行漲幅超50%,上海銀行、滬農商行、浦發銀行、成都銀行漲幅超過60%。港交所銀行板塊也漲勢良好,2024年漲幅(總市值加權平均)達到61.02%。這一系列的數據都表明銀行股的盈利能力挺強,而且在市場上有不錯的表現,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 (三)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分析 銀行股的穩定性那是出了名的。銀行業在整個金融體系里處于核心地位,國家對銀行的監管那是相當嚴格的,各種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指標等要求,讓銀行得時刻保持穩健經營。就拿資本充足率來說,大型銀行普遍能達到12%以上,這意味著銀行有足夠的資本去抵御各種風險,哪怕遇到經濟不景氣、市場波動大的情況,也不容易出現大的危機。 從歷史數據看,在過去幾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或者國內經濟下行周期中,銀行股雖然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股價有所波動,但相較于很多其他行業的股票,它的跌幅相對較小,而且恢復得也比較快。比如說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行業股票那是一瀉千里,銀行股也跌了,但沒過多久,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穩定金融、刺激經濟的政策,銀行股就率先企穩回升了,這就是它抗風險能力強的體現呀。
三、銀行股投資需要考慮的風險因素(一)宏觀經濟風險 銀行的經營和宏觀經濟那可是緊密相連的。經濟增長放緩的時候,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影響,對資金的需求就會減少,銀行的貸款業務量跟著下滑,利潤也就少了。同時,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和個人的還款能力變差,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就容易上升。比如說在一些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傳統產業轉型困難的時期,當地銀行的不良貸款就明顯增多,給銀行的經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股價也會跟著受到拖累。 (二)利率風險 利率對銀行的影響可不小。當利率處于下行通道時,銀行的凈息差會被壓縮,因為存款利率下降的速度可能趕不上貸款利率下降的速度,銀行賺的利差就變小了。反過來,要是利率快速上升,銀行持有的債券等資產價值就會下降,因為債券價格和利率是反向變動的,這也會讓銀行遭受損失。像前幾年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銀行就面臨著凈息差收窄的挑戰,盈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監管政策風險 銀行業是強監管行業,監管政策的變化對銀行的影響可不能小瞧。比如說監管部門要是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銀行就得想辦法增加資本金,要么通過增發股票,要么留存更多利潤,這都會對股東權益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股價。再比如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規范,也會改變銀行在這方面的收入結構和經營模式,要是銀行適應不好,業績就可能受影響。
四、不同投資者的銀行股投資策略(一)保守型投資者 保守型投資者就適合選擇那些大型國有銀行股,像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這“四大行”。它們的優勢很明顯,規模大、抗風險能力超強,股息支付穩定。就拿它們過往的股息支付情況來看,每年都按時按量發放股息,波動極小。保守型投資者可以長期持有這些銀行股,把它當成一種長期的資產配置,就等著每年拿股息,順便享受股價長期緩慢上漲帶來的資本增值,不用太操心股價短期的波動,穩穩當當的。 (二)穩健型投資者 穩健型投資者除了可以配置大型國有銀行股,還可以考慮一些業績好、有一定成長性的股份制銀行股,比如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這些股份制銀行在業務創新方面往往更積極,像招商銀行的零售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客戶粘性高,盈利能力也很不錯。穩健型投資者可以采取長期持有為主,結合適當波段操作的策略。比如說當銀行股整體因為市場短期波動被低估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增加倉位,等股價漲到相對高估的位置,再賣出一部分,賺點差價,同時又不影響長期的股息收益和資產配置。 (三)激進型投資者 激進型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中小銀行股,特別是那些有特色業務、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大的城商行、農商行。不過要提醒的是,投資這類銀行股風險可不小,得密切關注它們的經營狀況、業績變化、區域經濟環境等。激進型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的熱點消息、銀行自身的業務拓展等情況,采用短期交易的策略,抓住股價短期波動的機會,快進快出賺差價,但這得有比較強的市場分析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才行呀。
總之呢,銀行股有它獨特的投資價值,從股息收益、盈利能力到穩定性等方面都有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風險因素。咱投資者在考慮入手銀行股的時候,得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好好分析分析,權衡利弊,可不能盲目跟風,這樣才能在銀行股的投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賺錢門道呀。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摘自: www.ws46.com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805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