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3)
| 
 德育的基本規律: 1、德育規律是促使學生的知、情、意、行整體和諧發展的過程。 (1)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其思想品德的發展是品德各要素協調統 一的發展,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個體思想品德的和諧發展。 ①道德認識(基礎):道德認識是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②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道德情感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其中,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對于兒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③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④道德行為(關鍵):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2)德育過程要促進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和諧統一發展, 需要注意全面性、多端性、長期性和反復性。其中,多端性是指開展德育可以有多種開端,既可以從知或情的培養入手,也可以從行的鍛煉開始,因為在思想品德發展過程中,知、情、意、行諸因素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先,有的后: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較穩定,有的常反復。加之每個學生的品德發展也有顯著差異。這就要求我們進行德育時,必須針對不同情況加以靈活處理,具體分析,靈活應對。 
 2、德育規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1)活動和交往是德育過程的基礎。比如一個人生活在當下環境中他知道我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但是如果你把他放到一個荒島上他再過馬路的時候就不需要走斑馬線了,說明活動和交往是我們德育過程的基礎,所以學校要組織有引導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對于學生的發展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聯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影響。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是五加二等于零,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做到教育合力。(www.Ws46.com) (2)學生在活動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其中既有校內的正式影響,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響;既有積極正面的影響,也有消極負面的影響。 3、德育規律是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內部矛盾積極轉化的過程。 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初期會發生矛盾和沖突,在德育過程中就要發揮我們的作用。把學生已有的道德品質積極的轉化成他們能夠靈活運用的品德素質。 (1)認識性質的矛盾。這種矛盾是由于學生缺乏道德知識、經驗而呈現出認識上的差距或產生的錯誤思想、行為與道德要求的矛盾,學生常常表現為“有錯不知錯”。解決這種矛盾,需要向他們反復講解道德規范,提高他們的理論修養、認識水平。 (2)能力性質的矛盾這種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學生道德能力不強、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錯產生的矛盾,學生常常表現為“犯錯不自覺”。解決這種矛盾,必須引導學生注意總結生活經驗和加強道德的實際鍛煉,通過提高他們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養能力來解決。 (3)思想性質的矛盾。這種矛盾是由于學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與習氣,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規范犯了錯誤而產生的矛盾,學生常常表現為“知錯也犯錯”。對這種矛盾,要做到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認識自己思想與行為上的問題與錯誤,使他們積極而認真的進行思想斗爭,找出錯誤根源,并督促他們努力改正錯誤。 4、德育規律是一個長期性、 反復性、逐步提高的過程。 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的意志較為薄弱,自制力不強,需要長期進行監督。培養學生品德持續時間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學生品德會反復,又犯“老毛病”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再次進行教導。培養過程中,要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啟示教師要有耐心和長期計劃,要常抓不懈德育過程的長期性、反復性、漸進性特點要求教育者必須持之以恒、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思想行為的反復,善于反復抓,引導學生在反復中逐步前進。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820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