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活>意境最美的中國古詩詞
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3)
|
1、《南鄉子·細雨濕流光》——馮延己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鏡鴛衾兩斷腸。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床。薄悻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譯文:霏霏細雨浸濕了光陰,芳草萋萋,年復一年,與離恨一起生長。鳳樓深深,多少情事如煙,封存在記憶之中。望著飾有鸞鳥圖案的銅鏡,繡著鴛鴦的錦被,思念往事,寸斷肝腸。夢魂,信馬由韁,千里飄蕩,魂回夢醒,只見楊花點點,飄滿繡床。薄情負心的人呀,我半掩閨門,你卻遲遲不來,夕陽西下,眼看辜負了三春的良辰美景,灑下清淡的淚珠幾行。 賞析:這是一首閨情詞,上片詠草起興,以芳草喻離恨,進而寫出女子鳳樓獨居的苦楚,下片先寫夢境,后寫女子所居的環境,進一步表現抒情主人公念遠的愁情。全詞語言明自雅麗,筆法離合自然。這首詞擺脫花間詞人對婦女容貌與服飾的描繪,而轉向人物內心感情的刻畫,在詞史上有一定影響。 情感:馮延己用女子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舊情美景逝去,表達了詩人滿腹的離別愁苦之情。 2、《蝶戀花·百尺朱樓臨大道》——王國維 百尺朱樓臨大道。樓外輕雷,不間昏和曉。獨倚闌干人窈窕。閑中數盡行人小。一霎車塵生樹杪。陌上樓頭,都向塵中老。薄晚西風吹雨到。明朝又是傷流潦。 譯文:那百尺高的紅樓,正臨著寬闊的大路。不管黃昏還是清晨,樓外總傳來輕雷似的車聲。窈窕的佳人啊,孤獨地憑倚著樓畔的闌干,無聊中把路上的行人一個個細數。 霎時間車子駛過,卷起飛塵,撲向樹梢。唉,路上的行人和樓中的女子,都在這紅塵中不知不覺地老去了。傍晚時候,西風吹來了冷雨。到了明朝,當更為路上積滿潦水而憂傷。 賞析:詩人以樓頭和陌上行人為對象,勾勒出他們的生存狀態,揭示出他們都將老于塵囂之中的命運。詞人以雙重視角做觀照,直面眾生的悲劇,飽含著濃重的憂生憂世的意識,凸顯了詞人所力爭的“第一義”,將詩人的哲思和哲人的詩意完美地結合起來。(www.Ws46.com) 情感:他常直面人類悲劇性的存在,在詞中深深吐納著希望與絕望的蒼涼霧氣,揭示著人間那無量的悲哀,并飽含著濃重的憂生憂世的意識。 3、《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宋·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譯文:晚日寒鴉,一片傷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一夜白頭的事。離腸寸斷,淚流難收。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亂山無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頻頻凝望。 賞析:這整首《鷓鴣天》,格調憂傷,一曲斷腸。詩中女主人公正在經歷的,正是佛家人生八苦之一“愛別離”。送走心上人的她,既有不舍,更多思念,身體不受控制的一次次登上小樓遙望,只因思念太過深切。此詞情感深切,無論是“柳塘新綠卻溫柔”,是“不信人間有白頭”還是“頻倚欄干不自由”,都值得反復推敲。 情感:詩人表面是在抒寫美人相思的苦悶,實際上是借物喻情,抒發了詩人無法實現的政治理想,表達了心中不得志的苦悶之情。
4、《八六子·倚危亭》——宋·秦觀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譯文:我獨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剛剛被清理,不知不覺又已長出來。一想到在柳樹外騎馬分別的場景,一想到水邊與那位紅袖佳人分別的情形,我就傷感不已。 佳人,上天為何賜你如此美麗?讓我深深投入無力自拔?當年在夜月里,我們共同醉入一簾幽夢,溫柔的春風吹拂著你我。真是無可奈何,往日的歡樂都伴隨著流水遠去,綠紗巾上的香味漸漸淡去,再也聽不到你那悅耳的琴聲。如今已到了暮春時令,片片殘紅在夜色中飛揚,點點細雨下著下著又晴了,霧氣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濃,忽然又傳來黃鸝的啼叫聲,一聲一聲。 賞析:這是一首懷人之詞,懷念他曾經愛過的一個歌女。起為神來之筆,見景物而陡然逗起離恨,以鏟盡還生的芳草比喻剪不斷的離情,變故為新,用筆空靈含蓄。“念柳外”六句,回憶分別情景及往日歡娛,纏綿婉曲,意味無窮。以下幾句再敘離恨,并融情入景,以飛花、殘雨、黃鸝等幽美意象,襯托凄迷的感情,形容懷人雖無刻肌入骨之語,卻于清淳中見沉著。這首詞寫離情并不直說,而是融情于景,以景襯情,也就是說,把景物融入感情之中,使景物更鮮明而具有生命力,把感情附托在景物之上,使感情更為含蓄深沉。 情感:表達詞人與曾經愛戀的一位歌女之間的離別相思之情。全詞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間繪景敘事,或回溯別前之歡,或追憶離后之苦,或感嘆現實之悲,委婉曲折,道盡心中一個“恨”字。 從藝術上看,整首詞纏綿悱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發了對某位佳人的深深追念,鮮明地體現了秦觀婉約詞情韻兼勝的風格特征。 5、《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唐·韋莊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譯文:別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腸為你斷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結著萬千的愁,每一個愁結都揪著我的心。相見的機會是那樣難得,悔不該就那樣輕易地離分,又是去年一樣梨花白如雪,登樓看花更傷春。 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結,相思的話兒無處去訴說,愁過白天又愁煙云遮明月,愁到此時心情更凄惻。傷心的淚不停地流淌,把鮮紅的袖口染成黑黃顏色。 賞析:此詞上片寫遠行人離腸百結的相思之情。“別來”一句寫別離時間半年而書信全無,故尤思念。“一寸”句寫思念而痛苦的情狀,“一寸”何其小,“千萬”何其多,“思念”這一無形的、抽象的東西,通過千萬結的寸寸離腸,表現得具體可感了。“難相見,易相別”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但李句舒緩,韋詞急促,讀來如傾如訴。“又是”句,以景觸情,倍增傷懷。 下片從對面寫來,寫居者在春光里,無日無夜不在思念遠人。“暗相思,無處說”,似直而纖,含義有三:一是相思無地方可以訴說;二是本不想說,但悶在心中更難受,還是說出來,說出來又無人理會,則更增相思;三是這種相思是用語言表達不了的。“無處說”將相思、煩惱、零亂的心情和盤托出。“惆悵”三句,由現實到回憶,再又回到現實,凄苦之情自見。這首詞直接傾吐真情,毫無掩飾。語雖淺直,而情實郁結。 情感:上片寫遠行人離腸百結的相思之情。詞人通過描寫千萬結的寸寸離腸,把相思之情表現得具體可感。“難相見,易相別”一句,讀來如傾如訴。“又是”句,以景觸情,倍增傷懷。 下片從對面寫來,寫居者在春光里,無日無夜不在思念遠人。“暗相思,無處說”,似直而纖,有三個含義:一是相思無地方可以訴說;二是本不想說,但悶在心中更難受,還是說出來,說出來又無人理會,則更增相思;三是這種相思是用語言表達不了的。“無處說”將相思、煩惱、零亂的心情和盤托出。“惆悵”三句,由現實到回憶,再又回到現實,凄苦之情自見。 6、《踏莎行·候館梅殘》——宋·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譯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桿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賞析:這是一首寫一個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離情別緒,題材常見,但手法奇妙,意境優美,讀來令人神遠。上片寫行者在得意去梅殘,草薰風暖的春天在別館與戀人離別。他初不經意,信馬由韁,悠哉游哉;漸行漸遠,離愁上心,漸遠漸無窮,仿如迢迢不斷的春流水,自然真實地刻劃居人望歸的愁情。居人望盡平蕪,望斷春山,不見行者;行人還遠在春山之外不知何處,居人盼歸不見的絕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見。這首詞寫春景發離愁,景愈傳教而愁愈深,語淺淡而情有致。上片“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這兩句,為全詞之眼,以不斷之春水狀無窮之離愁,化抽象為具象,比喻貼切。漸行漸遠,離愁上心,漸遠漸無窮,信如迢迢不斷的春流水,自然真實地刻劃了行者離情別緒萌生漸深的過程。 情感:這首詞寫的是早春的離情相思之情。詞的上片寫行人在旅途的離愁,下片寫婦在家室的離愁,兩地相思,一種情懷,全篇的主題即表現離愁。
7、《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賞析: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但是他并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于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情感:此詩首聯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沉感嘆,先言相見難得,離別難堪,再以百花無力象征為離別相思之情所困擾,情緒低落;頷聯以象征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癡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言相愛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頸聯設想象所懷念對象的生活情景,暗含離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關切、珍重之意;尾聯說相距本不遠,但既難相見,又難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為傳遞信息,帶去問候。全詩“別”字為通篇文眼,綿緲深沉而不晦澀,華麗而又自然,情懷凄苦而不失優美。 8、《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賞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情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9、《獻錢尚父》—— 貫休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譯文:富貴襲人而來人也沒有辦法,一個人奮發,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滿堂的花香熏醉了無數賓客,一把利劍橫掃兩浙十四州。戰鼓和號角聲沖入云霄使得天之氣都變得寒冷,風浪席卷而來讓天下好像入了秋。掌握這東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誰還羨慕舊時的萬戶侯呢。 賞析:黃巢之亂時,貫休避居吳越。正是在吳越期間,他與吳越王錢镠有過一段短暫的交往,為此,他寫該詩,以表達對錢镠的贊美與景仰。這首詩頌揚錢镠立足東南吳越的功業成就。首聯贊其奮發向上富貴自來,頷聯寫酒宴盛況,襯托錢镠威望,并預祝其出征大捷,安定吳越十四州。頸聯描繪吳越軍容氣概使天地變色。尾聯則說吳越王錢镠執掌東南之地如天地支柱一般,誰還羨慕舊時的萬戶侯呢? 情感:全詩筆致冷雋,構思深曲,耐人尋味,在對當時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詩人的憤慨不平之情。運用通俗又略帶詼諧的語言,通過敘述與假設的形式,通過暗含的對比,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10、《秋風詞》——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譯文:秋天的風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葉飄飄聚了還離散,連棲息在樹上的鴉雀都心驚。想當日彼此親愛相聚,現在分開后何日再相聚,在這秋風秋月的夜里,想起來想真是情何以堪。 賞析: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 情感: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這首詞創作于作者黯神傷神之時,曾經點點滴滴在腦海中放著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的悲傷無奈以及難以割舍那段情的思想感情。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879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