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活>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出自哪里
發布時間:2025-06-25閱讀(11)
|
不憤不啟不悱不出自《論語·述而》,原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孔子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里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p> 詳細解釋 “舉一隅”三句:舉出一個角為例來告訴學習的人,而他不能推斷其他三個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為他沒有用心思考。 名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是:學生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如果不是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 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經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 “憤”就是學生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于解決而又尚未搞通時的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這就是“啟”?!般笔菍W生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于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后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發”。
作品介紹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創作背景:《論語》的編纂,不是一人完成的,而是由多人組成的編纂團隊完成的?!墩撜Z》的編纂團隊,多數學者認為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組成,而領銜主編的又有仲弓、子游、子夏、曾子、子思等數種說法;此外,這個編纂團隊,還有戰國時期的鄒魯學人和西漢文景時期的博士兩種說法。這反映了《論語》成書的復雜性。 作者介紹: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鬃釉诠糯蛔鸱顬椤疤炜v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等。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968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