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毛澤東身后的烹飪大師(毛澤東身后的烹飪大師)
發布時間:2025-06-30閱讀(23)
從餐車走進中南海一個成功的偉人背后,都隱藏著若干平凡的無名大師程汝明就是其中一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毛澤東身后的烹飪大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毛澤東身后的烹飪大師
從餐車走進中南海
一個成功的偉人背后,都隱藏著若干平凡的無名大師。程汝明就是其中一位。
1926年,程汝明出生在山東萊州的鄉村,為了改善貧困的生活,13歲便跟著一個老鄉去了天津。10年間,他先后在會中飯店、猶太俱樂部、維克多利餐廳學徒,由于他善于動腦、不辭辛勞,熟練地掌握了俄、法、英等各系西餐的廚藝。
建國后,他已是“學貫中西”、紅案面案無所不精的名廚。1950年初,程汝明被鐵道部選中,參與籌備新中國第一次承辦的大型國際會議——保衛亞洲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他主管西餐配餐,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次會議之后,他被分配到外國專家乘坐的列車上,主理廚務。
此時,毛澤東經常乘坐專列到各地視察,但是在一個地方停留時間不長,毛澤東不大喜歡下火車,總是住在列車上,在列車的客廳接見當地領導人,在列車的餐廳用餐。毛澤東的
廚師李錫吾忙不過來,鐵道部就把程汝明派了過來。這是1954年,程汝明28歲。
毛澤東頭一次吃程汝明做的東西,是蔥花肉餅。用豬肉切丁,放上蔥花,拌上鹽等調料,放到油鍋里烙,“烙是一面煎”,程汝明做得很精細。毛澤東吃得很高興:“這個大師傅不錯,做的餅好吃!”其實,程汝明不僅烙餅之類面案上的活做得好,燒魚、紅燒肉之類的紅案技術也很棒。而且,不僅中餐做得好,西餐也很在行,人稱“全能”廚師,很受毛澤東的青睞。
在伴隨主席在專列上的日子里,程汝明做的魚還出現在了主席的詩詞中,這點讓程汝明頗為驕傲。
“主席吃的武昌魚是我做的!”程汝明引以為自豪。程汝明對在專列上為毛澤東烹制武昌魚一直津津樂道:“1956年5月31日,主席吃了武昌魚,6月2日和3日連續兩天暢游長江。6月3日晚,主席欣然命筆,寫下了氣勢磅礴的詩篇《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每提及此,他還要特意證實兩個史實:這首詞,1957年在《詩刊》公開發表后,廣為傳誦。從字面上理解,會以為主席在武漢游泳期間,吃了在武漢當地打撈的武昌魚,其實不是這樣的。
到了1958年3月,釋汝明隨毛澤東專列去該船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全后,回到毛家:走下專列,李錫吾和程汝明徑自來到毛澤東家。從些,程汝明成了毛澤東家里的廚師。1961年,毛澤東身邊的主作人員從警衛關、秘書到解師都要進行更換。李錫春也在這時離開了,而程汝明仍被留在毛澤東家,繼續為毛澤東學為。
毛塊經燒肉竟然不放醬油!
由于,些有關毛主席的電視劇、電影的廣泛傳播,毛主席喜歡吃紅燒肉的說法不脛而走。如今,許多地方都有打著“毛澤東”旗號的毛家菜館,菜館的主打菜式就是“毛氏紅燒肉”。
程汝明說過:“現在飯店里的‘毛式紅燒肉,加了個 ‘毛氏,意思就是毛主席吃過的、喜歡吃的。這樣的‘紅燒肉’,我看過,也品嘗過,和我給主席做的紅燒肉不完全一樣。我給主席做的紅燒肉,是把白糖放到鍋里,熬成紅顏色的糖色,出鍋的紅燒肉,紅在糖色上,而現在飯店里的紅燒肉,大都是用醬油調色。”
“毛主席吃東西沒有什么忌口,什么都能吃,尤其比較喜歡吃肉。”程汝明回憶說,“毛主席絕對不吃醬油,做什么菜都不讓放醬油。”原來,毛澤東小的時候,發現醬油作坊的一個個醬油缸里,漂著一層浮動的蛆,感到很惡心,便不吃醬油了。這件事除了做飯的師傅,連主席的警衛員都不知道。
程汝明在進入中南海后,就住在毛澤東所住豐澤園的院子里邊的一棟兩層小樓里。住在同一個院子里,一來二去,他便對毛澤東的飲食嗜好和飲食習慣十分清楚,做飯燒菜,得心應手。
他還總結了主席在飲食上的偏好:“他喜歡吃鮮魚、鮮蝦等新鮮食物;他喜歡吃紅糙米、烤玉米等粗糧;他喜歡吃蠶豆、綠豆、小米、紅薯等雜糧;他喜歡吃馬齒莧、冬寒菜、苦苦菜等野菜;他喜歡吃辣椒、腐乳、苦瓜等味道濃烈的食物;他喜歡吃豆腐、芋頭等素菜;他喜歡喝茶、吃茶;他也喜歡吃西餐······總之,主席有一副好胃腸,吃什么都行,消化吸收能力很強。”
程師傅還指出,毛主席有個自己的養生16字訣:“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勞逸適度”。
毛澤東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戰爭年代。以他的身體狀況和特殊經歷,83歲已是高壽。這其中健康飲食起到了關鍵作用。
程汝明說:“在中南海,主席的菜譜,一般由主席身邊的衛士、保健人員、生活管理員、廚師共同制訂。大家都嚴格掌握有利于延年益壽的飲食原則;合理搭配品種,平衡膳食;烹調合理。注意飲食衛生;食宜清淡;食宜熟軟;食宜寒熱平衡。”
為江青服務的日子
有一段時間,江青住在上海,毛澤東把程汝明推薦給了她,來照料她的飲食。
當時中央辦公廳警衛局還向江青推薦了另外幾位師傅,江青讓這幾個人都各試著做了幾天,每頓飯兩個菜,一葷一素,外加一個湯。結果是,其他人做的飯菜,江青都吃得少、剩得多,唯有程汝明做的,江青全都吃完了。
于是,江青就選定了程汝明做她的廚師,而他在江青身邊,一呆就是16年。
程汝明來到江青身邊后,一直規規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做菜。由于他工作盡職盡責,江青也就沒怎么為難過他。后來到了“文革”,江青的脾氣越來越大,身邊的人沒有沒挨過她訓斥的,她也曾借飯菜找事鬧別扭,當然程汝明只是付之一笑,并不計較在意。
“江青不太懂得節約。”程汝明說,“但對飯菜也不像外面傳得那么挑剔”。在吃飯方面,江青一般都是按照程汝明的安排,他做什么,江青就吃什么。
當然,也要照顧到江青的特殊口味,江青的飯量小,偏好南方口味,喜歡清淡,蔥、姜、蒜、辣椒都不吃,嫌有味道。江青喜歡吃甜食,所以,過年做飯的時候,程汝明會專門為江青加個什錦布丁或奶油蛋糕。
毛澤東在大年夜吃些啥?
自1954年成為毛澤東的廚師,程汝明在“主席家”干滿了22年。關于這22年的除夕,程汝明印象最深的是,“每到過年那天,主席就一直在笑!”而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也經常受邀與毛澤東一家共進晚餐。
作為“主席家”掌灶人,程汝明都始終想不起,他曾為自己與毛澤東一家共進的晚餐變出過哪些花樣。因為雖是除夕,毛澤東卻從沒對廚房做過什么特別吩咐,除了絕不允許程汝明展示他的國宴手藝。于是,“多做幾個他平時愛吃的菜”就成了程汝明做年夜飯的唯一原則。
程汝明記得,臘月三十吃完晚飯,毛澤東通常會和家人、工作人員聊聊天,然后一如既往地熬夜批閱文件。
有一年,毛澤東一熬就熬到了正月初一上午十點。等毛澤東睡去后,工作人員趕忙拿出兩個牌子,“封鎖”
了毛澤東住室菊香書屋前的道路,牌子上寫著“禁止車輛通行”。
還有一年,正月初一早晨,菊香書屋外的樹上一直有鳥在叫,工作人員見狀著急了,紛紛找東西趕鳥。雖然地上有石頭,但是沒人敢用,因為大家都覺得石頭落地時那“啪”的一聲比鳥叫更可怕。
后來,有人用路邊的土和著水弄了幾個泥團。泥團上天,鳥飛去,泥團落地,“噗”一聲。程汝明他們松了口氣。
一生事廚不言休
在為毛澤東服務過的廚師中,程汝明是時間最長、也最穩定的人!
1976年,毛澤東逝世。他從毛澤東家里走出來,仍工作在中南海,繼續兢兢業業地工作在中央領導同志身邊,鄧小平、胡耀邦等都吃過他烹制的菜肴。過了退休年齡以后,組織上給他辦理了退休手續。
程汝明的名字雖然寫入了退休職工的花名冊,可由于中共中央警衛局又聘請他當顧問,他仍經常出入中南海,履行顧問的職責。看看為中央首長服務的徒弟們,不時停下腳步,指點指點。徒弟們離不開他,徒弟的徒弟也都愿意學習他的廚德廚藝,走好廚師之路。
程汝明走過了67年的廚師路。他一步一個腳印,從來沒有忘記對廚藝無止境的追求。1982年,國務院機關事業管理局系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烹飪技術比賽,程汝明以精湛的技藝贏得滿堂喝彩,大賽設置的唯一一枚獎章,非他莫屬!
程汝明在中南海帶出的不少徒弟,如今都已成為餐飲行業的骨干。退休之后,他仍沒有忘記自己傳道授業的責任。
2002年3月10日,程汝明收下了中南海之外的第一個徒弟。這徒弟在餐飲行業摔打多年,經人介紹與程老相識,一老一小,交往日深。程汝明在收徒儀式上說:“我就從主席愛吃的‘紅燒肉’ 和主席詩中的 ‘武昌魚’開始,把一些拿手菜‘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徒弟。”
由于程汝明精湛的廚藝,早在1956年,他就被評為一級廚師,那可是新中國廚師行業最早、最高的稱謂。1983年,他被評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特一級廚師。到了2002年,他更是榮獲了“國寶級烹飪大師”的稱號。
程汝明由一名“廚子”成為受人尊崇的“國寶”,人生經歷可謂“傳奇”,他的精湛技藝和高尚的品行也必然會傳承下去。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238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