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娛樂>楊少華有90歲嗎(之前大魚大肉享受生活)
發布時間:2023-11-08閱讀(30)

文丨小銘有點楠
編輯丨小銘有點楠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不少人都知道,91歲高齡的楊少華在平時那可是煙酒不離手、天天那是大魚大肉,甚至飯桌上肉菜要是少了他都不吃,這吃法就算是換做一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要遭不住這樣折騰,更何況耄耋之年的楊少華。

這不就在7月12日,他就因高血壓住進了醫院,好在經過醫生的搶救和家人細心的照顧,楊少華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
楊少華也不由得感嘆:又闖過一關,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是幸福。為何如此高齡的楊少華還要如此放縱生活?年輕時的他到底經歷了什么苦難呢?

年少時的楊少華承受了太多的痛苦,這些苦痛驅使他一旦取得微小的成就,便渴望放縱自己,以彌補過去的不幸。
盡管楊少華生于北京,但他出生在1931年這個動蕩的年代,在這個風起云涌的時期,即便生活在北京城,也無法享受到真正的安穩,再加上家里生活條件不好,因此,早年的楊少華就變得成熟懂事,家中排行老四的他,早早擔起了生活上重擔。

楊少華在家中不僅要劈柴,同時一邊還幫助母親撿些廢紙與煤核,在那個時代,撿廢紙與煤核是很多貧困人口維持生計的一種方式,這種辛苦的勞動幫助了楊少華的家庭渡過了一些困難時期。
但是北京最多就是比其他地方稍微有一些保障罷了,只可惜,即便是這些許的保障,也并沒有能夠維持太久。

因為戰爭,楊家本就岌岌可危的房子一夜之間就被毀去,年僅6歲的楊少華便隨著家里露宿街頭、饑一頓飽一頓。
當時那個年代,人心都是起的,街坊鄰居都愿意省一口吃得出來,給這個臉色青黃的孩子,楊少華就是在這樣的東拉西扯中慢慢長大。

就在他13歲那一年,楊少華的父親決定讓他去西單鞋廠做學徒以此來謀生,也正是這一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
當時的啟明茶社在西單鞋廠附近,這啟明茶社可是不得了,被譽為相聲界的“黃埔軍校”,那時許多著名的曲藝大家前來表演,常連安先生創辦的茶社曲藝、相聲都是一絕,這使得啟明茶社成為了當地備受歡迎。

楊少華在年少時隨母親撿廢渣時,就對這個茶社充滿了好奇,臺上人講得風生水起,臺下人掌聲不斷,看得楊少華是心潮澎湃,如今的近水樓臺讓楊少華更是被相聲所渲染,經常在做學工時走神,惹得師傅經常責罵于他。
楊少華覺得就這樣偷聽不起勁為了光明正大地聽個完完整整的相聲,于是狠下心來找了鞋廠師傅離職去了,轉頭就去了茶社打雜。

有一次,楊少華的父親來鞋廠找自己的兒子打聽了半天,都說鞋廠沒這號人,這邊剛出了鞋廠大門,扭頭就看到茶社一名打雜的特像自己的兒子,這么定睛一看這不是就楊少華。
其父這才意識到兒子迷上了相聲,對說相聲有濃厚的興趣,于是乎找到了茶社里赫赫有名的相聲大家郭榮啟希望他收下自己的兒子。

當時,拜師可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一生為師終身為父,各種禮節那可是缺一不可少一樣都不成,但是楊家哪里有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甚至就是連最基本的拜師宴都擺不起,郭榮啟起初并不打算收這個徒弟,但是看著跪在地上的面色蠟黃、瘦骨嶙嶙的楊少華,他也是軟了心。
然而,郭榮啟雖然在心里認可了這個徒弟,但是口頭上卻也是給楊少華放下了話,該教你的東西一樣不會少,雖然你人窮但是志不可短,往后賺了錢咱這禮節也是一樣都不能少。

因此,雖然郭榮啟認了這個徒弟,但是郭榮啟也從未公開承認他是自己的徒弟,即使在楊少華登臺獻藝并對外宣稱自己是郭榮啟的徒弟的時候也是如此。
直到相聲界的泰斗馬三立要創建相聲家譜時,才真正確認了楊少華是郭榮啟的徒弟這一事實。這樣,楊少華的地位才得以確認。

進入茶社學藝的楊少華隨著相聲的起色生活也是變得漸漸安穩,沒過多少好日子,便就漂泊離鄉、在外打拼起來,這一切還都要從楊少華的師傅郭榮啟說起。
郭榮啟家族那可是赫赫有名的相聲世家,其父郭瑞林更是聲名顯赫。相聲界的規矩是沒有師傅直接收自己的兒子為徒的情況。通常,后輩如果想學習相聲,會靠長輩的人脈尋找一個可靠的師傅。

而郭家與馬家的關系比較密切,馬三立的堂兄弟馬四立曾在郭瑞林門下拜師學藝,郭榮啟也是因此,成功拜入了馬三立父親馬德祿的門下,這種師門互換的關系使得郭家與馬家的交情很好。
作為郭榮啟的徒弟楊少華在平時自然是沾了光,有著這層關系,剛出師的楊少華就為相聲界的馬三立、馬季等眾多大師擔任捧哏,剛上場的楊少華也不怯場,憑著自己的本事和捧哏的手段被譽為“超級綠葉”。

同時因兩家弟子交好,剛剛學成出道的楊少華便與馬三立的兒子馬明志成為了搭檔,共同演繹了備受贊譽的相聲節目《戒煙》、《地理圖》、《八扇屏》等經典作品。
兩家聯手直接就打下了啟明茶社的半壁江山,這段日子對于楊少華來說是最安穩舒適的。

然而,這種局面并沒有持續太久,馬家和郭家實際上都是天津一派的相聲世家。因此,在北京茶樓高調開場,還辦的如此紅火,自然會引起京派相聲的反彈,盡管兩家聯合起來的實力還不錯,但終究是力有未逮。
最終,他們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天津的主場,作為郭家這一脈,楊少華也只能背井離鄉去往天津,到了那里,他可謂是“獨自在異鄉為異客”。

楊少華在天津沒有熟人可依靠,只能依賴自己的師傅郭榮啟和其他師兄弟,靠著在茶社的磨煉和自己的本事在天津也是混出了名堂。
楊少華當時還與趙偉洲短暫地搭檔合作,他們共同創作的相聲節目《枯木逢春》、《抬杠》、《文壇贗品》等廣受好評。此外,楊少華自己獨有的表演手法——蔫哏,在當時的觀眾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但正如俗語所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得益于師傅的名聲,楊少華在天津確實能夠穩定立足,然而,同樣因為郭榮啟,巔峰時期的楊少華錯過了自己的發展機會。
在當時的天津相聲界,共有三大相聲派別:馬氏相聲、常氏相聲和侯派相聲。

侯派相聲比較特殊,它在發展中分化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派別,盡管侯派相聲在天津相聲界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由于內部分裂,成為第一個被驅逐出天津的派別于是,馬家成為天津最大的相聲派別,郭家也算是半個大派,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成為眾多派別爭奪的對象。
然而,郭榮起在一次采訪中惡馬家人,引發了馬三立的不滿,關系冷淡了的兩家自此之后徹底分道揚鑣,楊少華與馬志明的黃金搭檔也宣告解散,郭家更是沒有了靠山,楊少華的日子變得異常艱難即使與趙偉洲合作,那一段時間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

這時觀眾普遍認為楊少華的相聲平平,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華,然而,他背后的苦楚,很少有人能理解。
為兒子奔波然而,楊少華并沒有放棄,在他事業無望的情況下,他開始全力培養自己的后輩。他先是讓養子楊進明自降一輩拜侯耀文為師,為了積累人脈,他甚至在自己身體患病的情況下給郭德綱捧場。在他的力捧下,郭德綱在北京相聲界站穩了腳跟,并最終成立了德云社。

楊少華也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培養自己的親兒子楊議,或許是楊少華對相聲心灰意冷,他沒有選擇讓楊議繼承自己的衣缽反而更希望他能當一名導演,至此楊議相聲、導演“兩開花”。
父子二人一起參加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并獲得了獎項,同時楊少華也為楊議捧哏,他們父子二人表演了許多受觀眾喜愛的相聲作品。

為了讓兒子的導演事業蒸蒸日上,70多歲的楊少華更是親自進到劇組,在電視劇中當起主角,當時楊議直接領導了年輕一代的新銳喜劇。
隨著兒子們事業的成功,楊少華也已經步入了暮年,他的付出為他們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楊少華經歷了一生漫長的奔波與忙碌后,終于可以放松下來,享受他的晚年生活。作為一個曾經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人,楊少華無法忍受那種日子。現在條件變好了,即使已經年過九旬,他仍然喜歡豐盛的三餐,享受大魚大肉的美食。
除此之外,楊少華的兒子楊倫開了一家餐廳后,每天都帶著父親來店里大吃大喝,并時不時地打包好店里的美味佳肴,讓楊少華帶回家享用。

楊少華晚年生活充滿樂趣,經常與老友聚會。每次聚會時,楊少華都會以半斤白酒作為開胃酒,完全不顧自己已經年屆九旬的年紀。兒子楊倫為此感到擔憂,只能拿出自己的養生藥酒給父親喝,希望他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補充營養。
此外,楊少華煙不離手,如今的他甚至只抽貴價的華子,對其他煙品視而不見。在楊少華九十大壽的時候,他面前放著餅卷肉,一手拿著二鍋頭,滿嘴流油,飯后還悠閑地抽著香煙。

然而,作為將近百歲的老人,無論身體多好都經不起過度食肉、喝酒和抽煙的摧殘。因此,人們經常看到楊少華步履蹣跚,必須有人扶著他才能行走。
近年來,由于年事已高而且不注重保養,他的身體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系列小毛病。當他身邊好友都在提醒他要愛護身體、少抽煙喝酒時,楊少華老先生卻是滿不在乎的態度。

他自己也說:“年輕時受這么多的苦,現在條件好,我這個年紀了不享受一下,還等到什么時候呢?”
結語一生坎坷,老來得樂,可謂不易。
多次住院的楊老先生,每次從病床醒來都要感慨一番,決心養生,但每次他都依舊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手里還得捏根華子。

在此,我們也只能為老先生祈福,希望他健康長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