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塑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5-07-09閱讀(8)
傳說孫武用米做成蟠桃狀充作壽桃為母親祝壽是米塑工藝的開始。米塑早在宋朝就已出現,距今有千余年歷史,多用于壽慶、婚嫁、禮佛等場合。當地每逢二月十五舉行攔街福,制作的米塑大壽桃除裝飾花鳥蟲魚,正、反兩面還塑有《三國志》、《封神榜》、《西游記》及《水滸傳》的人物,形象逼真、色彩紛呈。 米塑作品主要靠手工將饃糍(或面粉)和以顏料揉捏而成,但細微之處,如人物的五官、衣褶,花卉的蕊、瓣、枝、葉等等,則用骨制的形狀不一的小刀具雕鏤、裝點。塑后,涂上麻油(無色透明),使其更顯得流光溢彩,引人入勝。米塑技藝頗為出色的有滬山的姜云亭先生和瀆浦的章明芳,都已作故。但他們的晚輩對米塑仍是情有獨鐘,還在繼承著這一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民俗的變易和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除了嬰孩“百廿日”、“周歲”仍沿用花桃饋贈外,高雅技藝的米塑已屬鳳毛麟角。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