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味精放多了吃會有什么效果味精是害人精
發布時間:2025-10-20閱讀(5)

味精與健康
撰文 范志紅
編輯 保健君
有些朋友最近看到這樣的科學新聞,說吃味精和雞精會促進肥胖,于是大家得出了“味精就是害人精”的結論,這樣說對嗎?
有關味精與肥胖風險關系的研究我國也曾做過,并沒有得出確切的結論。這次的國外研究是用小鼠進行的實驗,結果表明小鼠過多食用味精的確會促進肥胖,其機制可能是味精和雞精里含有能增鮮的谷氨酸鈉和鮮味核苷酸,不僅能誘導食量上升,而且還會提高血中的尿酸水平。
這項研究結果引起了不少關注,不過先不要被這個結果嚇住,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小鼠的實驗結果能直接推衍到人嗎?
這顯然是不行的。
研究中小鼠直接喝含味精或雞精成分的水,如果放在人身上的話,相當于每天不喝白水,而是以喝味精湯、雞精湯來解渴。這種湯水的濃度大概在1%~5%,恐怕大部分人是喝不下去的。
按餐飲界慣例,菜肴中味精的添加量是0.2%~0.5%,在0.5%時達到最大鮮味。家庭應用時,幾乎不可能用到0.5%那么多。
2017年,歐盟食品安全局曾經提出一個建議,考慮到控制鈉鹽預防血壓升高、預防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等問題,建議每人每天攝入味精不超過30毫克/公斤體重,相當于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吃1.8克味精。

如果不吃加工食品,也很少吃餐館食物和外賣食物的話,自己在家烹調吃到的味精控制在這個限量當中并不難。
我自己做蔬菜類菜肴時,也是經常加雞精和味精的,但用量較小。我的用法是,約300克菜里加1克的雞精(家庭用小鹽勺,1勺相當于2克鹽或1克雞精)。按相關行業標準,雞精中含35%的味精來計算,則100克菜里的味精含量僅為0.12%。如果一餐吃300克菜肴,會攝入0.35克味精。那么即便一天三餐這么吃,也只攝入1.05克的味精。如果我加了醬油或其他調味汁,就不加雞精或味精了,因為醬油里經常會放味精、雞精之類的增鮮劑。如果添加了肉、雞等食材,也會少加或不加味精和雞精。
其實,利用雞精的鮮味是可以幫助減鹽的。雞精中的鈉含量約為食鹽的一半,300克的菜肴中,我加入不超過1克食鹽,再加上1克雞精,其中鈉的總量相當于不到1.5克鹽。
我不吃含味精的零食,也不喝含味精的飲料和湯。一個55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只吃1克味精,每公斤體重每天的味精攝入量是0.018克,即18毫克,低于歐盟建議的每日30毫克/公斤體重。
實驗中的小鼠體重只有40克,每日飲水量是5毫升左右,卻每天把濃度為1%~5%的味精溶液當水喝。按此計算,實驗小鼠每天每公斤體重的味精攝入量是1.25~6.25克,比人類日常的味精攝入量實在高得太多了。
當然,在餐館就餐時,味精的攝入量就要高多了。按餐飲界0.5%的添加量,一頓吃300克的菜,就攝入1.5克味精,如果再加上一小碗200毫升的湯,按0.2%的味精添加量計算,又有0.4克“入賬”,加起來是1.9克。何況,在餐館就餐吃主食很少,吃菜肴的量通常遠不止300克。
我國此前一項研究中的數據顯示,人群每日攝入味精量的中位數是1.8克,也就是說,人們實際上吃的味精量雖然比實驗小鼠低得多,但有一半人超過了歐盟建議的量,也需要注意控制。
味精是不是導致肥胖的關鍵因素?
可以這樣說:少量味精不是致肥的主要因素。
生活中有很多催肥因素,比如過多的甜食和精制淀粉食物、油鹽過量的高熱量菜肴,比如運動嚴重不足、睡眠不足、壓力過大等等。這些因素對肥胖的“貢獻”都比吃一兩克味精要大得多。
就算放點味精可以增加食量,也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味精頭上。因為多放鹽、糖、香辣調料都會讓人食欲大開,僅僅放味精效果是有限的。
所以,要解決問題,就要抓主要矛盾;要保證安全,就要抓危害關鍵點。家里做菜少量放點味精,并不是控制肥胖的關鍵點。大家都要記住一句話,劑量決定毒性。

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后,加上一個氨基,就被代謝為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腸道的能量來源,是腸道修復時的必需成分。有些肝臟疾病患者為了減少血氨,還需要服用谷氨酸藥片來解毒。而且,瘦人吃味精可能有利于提升食欲、改善消化吸收。還有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吃味精有利于降低貧血危險。
所以,味精本身并不是毒藥,做菜時少量放味精仍然是可以的。
怎樣與味精“和平共處”?
要想和味精、雞精和平共處,需要正確使用它們。希望您可以采納以下的建議。
01、味精限量每天1.8克以內(體重60體重的成人),雞精限量每天4克以內。如果能不用它們,就直接吃原味。嬰幼兒飲食不能放味精。
02、用味精雞精來幫助減鹽。起鍋時加咸味調味品,先加少量味精或雞精,后加鹽,鹽量比平日減半。
有研究表明,少量放點味精,可以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少鹽的食物;但在高鹽的食物中再加味精,則會讓人感覺咸味食物更好吃。所以關鍵是要避免在放了很多鹽之后再額外加入味精雞精,這種做法既不利于預防肥胖,也不利于預防高血壓。
03、尿酸升高的人士要特別注意控制味精,避免雞精。雞精中添加的鮮味核苷酸是嘌呤的來源。
04、如果用了醬油、蠔油、鮑魚汁、沙拉醬、加飯醬、香菇醬、辣椒醬、牛肉醬、XO醬、黑椒醬等調味醬和下飯醬等,就不要再放味精和雞精,這些醬料絕大部分都加入了谷氨酸和鮮味核苷酸類的增鮮劑。
05、不要太過迷戀濃鮮的味道。少喝咸味湯,少用咸味湯料,因為其中幾乎都加入了味精和雞精等增鮮成分。
06、少吃餐館和外賣的濃味大菜,其中添加的味精、雞精的量通常要比家庭日常烹調多得多。
如果能做到以上各項,就不必過度恐懼味精增肥的問題。日常保持清淡自然的口味,濃味食物只是偶爾享用,這樣做就沒有問題啦。
專家簡介

范志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食品營養科普作者。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食品科技協會理事,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理事,北京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科協聘烹飪營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北京市衛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專家,中國烹飪協會聘公眾膳食健康指導專家,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營養與食品專業委員會專家,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聘全民健康素養巡講特聘專家,新華網聘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團特聘專家。
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健康價值的影響、營養食品和營養食譜的設計開發、健康因素對食品選擇的影響等,主編、參編教材11本,發表科技論文84篇,出版科普書20多本,撰寫科普文章超過1000篇。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80051.html
上一篇:日常膳食指南這份指南教你怎么吃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