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民間磨豆腐傳統(tǒng)民間美食--磨豆腐
發(fā)布時間:2025-10-20閱讀(4)


豆腐是中國有悠久傳統(tǒng)的民間美食?;洷币粋€以客家人為主的區(qū)域,磨豆腐是家庭生活的一件大事,釀豆腐是隆重的待客之道,是可以代替主食的地方風味菜肴。
傳統(tǒng)的豆腐是用人力磨出來的,不花上半天時間做不好。磨豆腐的工具——石磨雖然不是每家每戶必備,但當年每一個村落聚居地都有,放在家門口,只要空閑,鄰里之間誰都可以使用。用木頭做成一張四方桌的框架,中間是一個漏斗形狀,石磨架在上面,磨豆子的時候,底部放一個木桶裝磨好往下流的豆?jié){。用一條兩米左右的木彎勾,推動石磨往一個方向轉(zhuǎn)動,一體化的配置,只要會用巧勁就不會吃力,非常實用。小時候,我們家門口的走廊就有一個石磨,住在附近的人家經(jīng)常借用,放了幾十年,基本完好,依舊可用。如今到鄉(xiāng)村卻已經(jīng)難以看到石磨了,有些被人搬走作擺設。


磨豆腐大概有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把豆子浸泡,干豆子硬,往往要提前一天晚上開始浸泡,到第二天下午方能浸透;其次是磨豆子,一勺舀一半豆子一半水倒入石磨,轉(zhuǎn)動數(shù)圈,再加一勺,直至全部磨完。然后在大鐵鍋上面用木條支起一塊“豆腐帕”,把磨好的豆?jié){倒入,隔出豆渣,燒火煮開。煮好豆?jié){后用木桶裝好,放入石膏—做豆腐的技術活正是體現(xiàn)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诟泻貌缓?,當然與豆子、水質(zhì)有關,與放石膏拿捏緊密相關。放得多了,豆腐太“老”,放少了,豆腐塊不成型。是不是老師傅,這個環(huán)節(jié)最見真功夫!


以往做豆腐的都是擼起袖子自己動手,從小到大,耳濡目染,每位父母都是無師自通的熟練手。后來,家里的勞動力外出務工,耕作田地人力減少,有好些人家已經(jīng)不種豆子了,磨豆腐只能去買些現(xiàn)成的黃豆回來。再后來,外出人口多了,在家人口減少,磨一“皮”豆腐已經(jīng)太多吃不完,于是乎,村里有人看到商機,做好豆腐挑著沿村叫賣,一家買二三塊就可以滿足吃豆腐的念頭。做的量多了,石磨的效率跟不上,就改為用機器打漿,用車載叫賣,一個人也能輕松完成整個流程。石磨漸受冷落,有些甚至被商家收購了去,作為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的展示。只是真正的“吃貨”始終對石磨情有獨鐘,對傳統(tǒng)手工藝念念不忘,千方百計要找到石磨做的豆腐一飽口福!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81066.html
下一篇:小蘇打的作用蒸饅頭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