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重慶武隆特產及小吃重慶特產傳說240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6)
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說起咸菜,重慶人一點兒都不陌生,是下飯的好利器,尤其是在這炎炎夏日,它可以喚醒你的胃。
而在武隆,當地出名的老咸菜,更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很多家庭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

好山好水育美食
自古以來,地處烏江流域的武隆各鄉各鎮,都有制作咸菜的習慣,作為家庭一年四季的佐食菜品。解放前,鄉里人家還把能不能制作咸菜,視為一個女人有無居家本領的評價標準。
制作咸菜所用的原材料,就是每戶農家田園上種植的青菜頭。這種蔬菜在頭年秋天播種育苗,次年春季成熟后收獲。在青菜頭的根部,長得有碩大結實的“疙瘩”,在武隆區境內,一到春天,各地農村都要將其制成咸菜,這已是鄉間田野里一道風景。不少家庭把咸菜制作出來后,要將一部分用陶器壇子裝好密封,放進陰暗的屋子里進行窖藏,余下部分作為當年食用。嚴格說來,窖藏3年以上的咸菜才能稱為老咸菜,不過人們都習慣地把制作的咸菜稱呼為老咸菜。

在制作咸菜的村社中,尤以大溪河流域農村生產制作的老咸菜最為有名。經考究,這一地區制作老咸菜的歷史已有800多年,主要產地包括鳳來、廟埡、送月、鴨江、平橋和南坪等鄉鎮。
這一帶農村,海拔大都在200-600米之間,為低山丘陵地區,田地十分肥沃。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常年氣候溫和濕潤,雨量豐沛,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適宜各類青菜頭生長,容易使菜頭根塊內積蓄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蔗糖和脂肪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用盛產的青菜頭制作成老咸菜,既綠色環保,又有開胃健脾、幫助消化之功用,是人們特別喜愛的一種食品。

武隆用青菜頭制作的老咸菜系列產品,與山水共依、田地相連的涪陵區生產的榨菜產品,在制作方法上各有不同。武隆老咸菜的制作工藝主要是讓原材料自然風干。這種不脫水的青菜頭,能保持彌久純正的本質清香,口味更具綠色天然的本質。上世紀七十年代,大溪河流域民間制作品的老咸菜,就被編入了《武隆縣名優特產名錄》一書中。

老咸菜的傳說
關于老咸菜的傳說,還不少。
一是相傳在南宋時期,鳳來鄉高壽村一戶姓李的大姓人家,有一個精明干練的二媳婦向氏,她腦瓜聰明、吃苦耐勞,知情達理,是一個操家理際的好手。她總是想方設法改善家人生活,因此十分注重一日三餐伙食的調配運用,盡量從蔬菜種類上下點功天。她堅持每天到廚房去琢磨試驗一些菜品,努力讓一家三十多口老老小小吃飽吃好,因此被鄉親們譽為“巧媳婦”。
有一天晚上,向氏夜半做夢時,看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走進自家屋來,慈祥地對她說,“聽說你能勤儉持家,整日為家人吃飽吃好操心勞累,讓鄉人敬佩,為了讓你把家庭菜食做好,我愿給你介紹一個菜品,那就是用春來收獲的青菜頭做成咸菜,又香又脆又好吃,保管存放時間還長?!闭f著就把如何用青菜頭制作老咸菜的方法細細道來。
向氏一覺醒來,身邊并無他人。她知道是神仙來指教,趕忙跑到堂屋神龕前瞌了九個響頭。天亮后,她就到菜地里砍下一大堆青菜頭,按照神仙說的方法削去皮,剔除筋,一破兩開后,攤到家屋的石坎上晾曬。過了幾天,菜頭所含水分干了一些,向氏便取來切成塊狀或絲狀,反復用泉水淘洗去其渣滓。再用竹編的篩子攤好,端到室外去風干水氣,然后才加入適量的食鹽、草藥等配料,放入缸中存放。食用時一取出,果真香氣撲鼻,成為一大家子人爭搶的一道菜品。
其后,向氏為了讓咸菜香味更濃,口感更好,還摻入一些姜米、蒜粒、香料和辣椒面,使咸菜的色澤褚紅、香氣馥郁、味道鮮美。左鄰右舍的人家知道以后,都來找她討教加工的方法,向氏也不保守,把制作咸菜的經驗一一傳授給了大家,很快,大溪河沿岸的人家都開始用青菜頭制作老咸菜。
二是明朝弘治年間,鳳來鄉高樓人氏劉秋佩,因自幼勤奮好學,考中了進士,大明弘治(孝宗)皇帝親點留朝,任翰林院庶吉士,一年后擢升為戶科給事中,掌待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官之職。在劉秋佩任職期間,曾有鄉人進京看望他,順便帶去了一缸老咸菜前往。劉秋佩嘗到鄉親送來的禮品后,頓時夸贊不已。隨后又送給皇帝的御廚品嘗,御廚對這一菜品大加贊賞,并且推薦給皇上,皇上也甚喜愛,令劉秋佩萬分自豪,于是當即吩咐鄉人,每年務必送些老咸菜到京。后來,地方官府知道此事后,就把鴨江老咸菜作為向朝庭進獻的貢品。
三是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統兵數十萬,大規模招募兵丁和籌集糧草準備西征。在募丁籌糧中,發現大溪河流域鴨江、平橋民間制作的老咸菜味道可口,冷熱可食,存放數月不腐爛變質,且又便于攜帶。于是派兵丁到十里八鄉廣泛征用。解放后在廟埡鄉一夏姓族譜中,發現其“扎記”篇中就有“同治年間山灣族人20余戶向太平軍獻出老咸菜十五個挑(筐)”的記載。

各種老咸菜美食
改革開放后,大溪河流域鄉間農家的老咸菜制作,仍以傳統的方法加工,除滿足家人一年食用、當作禮品贈送親友外,也有拿到縣城或鄉鎮市場上銷售的。其中,鳳來、廟埡農村的老咸菜依然享有好聲譽,它們咸淡相宜、辣味適當,香味醇厚,成色口感受人喜愛。
人們把老咸菜作為原材料,加工成餐桌上的菜品,如老咸菜炒肉、老咸菜酸蘿卜鴨湯、老咸菜紅燒魚,老咸菜煮麥耳朵、老咸菜洋芋湯等,每一道菜肴都清香馥郁、獨具特色。
老咸菜炒回鍋肉
食材:老咸菜250克,二刀肉250克,蒜苗2根,料酒2勺,鹽、味精、干辣椒、豆瓣醬各適量。
做法:將肉煮熟切片,蒜苗洗凈切碎。鍋中放油燒熱,倒入豆瓣醬炒出香味,再倒入豬肉,翻炒2分鐘。放入老咸菜翻炒2分鐘后放蒜苗,最后加鹽、味精,再翻炒1分鐘即可。

老咸菜洋芋湯
食材:洋芋400克,瘦肉50克,老咸菜100克,生粉、生抽、老抽、鹽,雞精、蠔油、料酒、小蔥、姜、高湯各適量。
做法:洋芋切厚片,小蔥切成蔥花,姜切成絲。瘦肉切絲加鹽,料酒,雞粉,生抽,生粉,抓勻腌制。熱鍋下油爆香蔥花、姜絲,加入瘦肉爆炒,加老抽調色,倒入洋芋片、老咸菜略翻炒,加高湯,以淹過菜品兩寸為宜。大火把湯燒開,加雞精,鹽,生抽調味即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3144.html
下一篇:rwanda是哪個國家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