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2閱讀(3)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就是去外面?餐廳吃飯的時候,吃到以牛肉為主要原料的菜品時,有些?會覺得口感過于滑嫩,但味道有如嚼蠟。
但要說是豬肉冒充?的?似乎也不太像,倒像是勾芡后軟化過度的那種感覺。
總而言之,外面飯館里做的牛肉吃在嘴里不香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香噴噴的牛肉
以前曾經聽一些開過餐廳的人提起過,有些餐廳里的牛肉是用靠近豬胸口處,兩肺之間的碎肉做的。
那個部位的的肉都是小塊碎肉,比其它?部位?的?豬肉顏色要深,卻比牛肉顏色淺,而且價格便宜,我自己也曾經去肉類批發市場看過,確實有這樣的碎肉存在。
當然,這些傳言未經證實,我自己也沒有買過,不能得到證實,姑且當作謠言,付之一笑罷了。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許多餐廳里出于成本考慮,用了價格?像對?低廉?許多?的“調理牛肉”。

色澤黯淡、肉質疏松的調理牛肉
所謂“調理牛肉”,就是以小塊牛肉?或者碎牛肉之類?的?邊角料?為主,加入水、食鹽、增鮮劑、保水劑、食用明膠之類的添加劑,甚至還有其他肉類比如豬肉、鴨肉,混合在一起長時間?腌制,壓制?合成為?“調理??牛肉”?。
而我們平常在菜市場買的牛肉,則一般都是“原切牛肉”,也就是除了宰殺、切割工序?之外,沒有經過任何加工,也沒有添加任何其它原料的牛肉。
對于?懂行?的?肉人?來說?,這兩種牛肉不論是在外觀上,還是口感上都是有很大?區別的,自然?不會?輕易?混淆?。

被我捏成肉泥的調理肉
但是對于不經常買菜?、做菜?的?人?來說,往往卻?難以分辨出來。
從外觀上來看,很多“調理牛肉”基本上沒什么紋理,顏色暗淡無光,肉質疏松,甚至手上稍微用點力就能捏成肉泥。
而“原切牛肉”則色彩鮮艷,帶著明顯的血色,而且肌理清晰,肥瘦分明,肉質也非常緊實,用刀切都比較費勁,如果用手捏,最多按照紋理方向撕開一道縫隙,絕對不可能捏成肉泥。

色澤鮮艷、肌理清晰的原切牛肉
從口感上來對比,“調理牛肉”做熟以后給人口感比較滑嫩,但是牛肉原本的味道基本上消失的差不多了。就好像肉味?越來越淡?的?火腿腸?一樣?,似乎?也有人?在牛肉里面添加了很多面粉似的?。
而“原切牛肉”做熟之后味道濃郁,有的還會有一股淡淡的牛膻味,肉質緊實。如果是牙口不太好的人,吃起來還比較費勁,需要小火長時間燜熟或是以其它方法處理才能吃的慣。
這兩種不同的牛肉口感差異巨大,愛吃牛肉的人一般還是可以很容易辨別出來的。

小炒牛肉
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也有了?大概?的?認知?,以后?如果吃到很嫩而又沒什么牛肉味的牛肉,就要小心分辨了。
要是?商家是用豬碎肉當牛肉賣,那肯定是屬于欺詐。當然現在這種情況應該會越來越少,畢竟如今舉報渠道多了,商家違法成本也有點高。
如果商家?用的是“調理牛肉”,卻是符合食品安全法的,不屬于欺詐消費者,你也拿商家?沒有辦法。

小炒黃牛肉
雖然??“調理?牛肉?”屬于?允許?銷售?的?商品?,但?對于很多經常自己下廚做菜的人來說,嘴一般都比較挑,會追求食材原味,像“調理牛肉”那種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的食材,自然是吃起來?味同嚼蠟?。
而對于一些不怎么下廚的人來說,可能因為城市生活的便利性,也可能?飲食?習慣?的?不同??,平常??吃?的?就是?用?淀粉之類的調料攪拌腌制過后?再?行?烹熟?的肉類,已經?吃慣了?那種口感?滑嫩?的味道,反倒吃不慣比較有嚼勁的原切牛肉了。
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這也是?個人?口味??不同?,無可?厚非?。

大塊牛肉食欲十足
但如果?你?不喜歡?吃?“調理?牛肉”,?那么?去?外面?飯館?吃飯時?,遇到?水煮牛肉、黑椒牛肉、肥牛卷之類的菜品時?,就要?小心?點了?,因為?很可能?就是以??“合成?調理?牛肉”為?原料?做的??。
其實?我個人還是認為,不光是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普通食材也無須過度加工,以免?失了??原味?。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775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