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生活>你最欣賞的作家及其作品(一個認識漢字不多作家的經(jīng)典之作)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在頭條看見彼此#
余華的《兄弟》摘錄短句:
1.他們像野草一樣被腳步踩了又踩,被車輪輾了又輾,可是仍然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了。
2.不要哭,不要讓別人聽到我們在哭。
3.即使有太多的不解,我們總能并肩走過最艱難的歲月。
4.我一直覺得中華民族是一個奇妙的民族。幾千年來這個民族所經(jīng)歷的苦難足以令數(shù)個民族都滅絕得干干凈凈,然而我們活下來了,而且一代又一代繁衍得非常好。我一直在想空間是一種怎樣的力量讓我們活下來,現(xiàn)在這就是人世間,有一個人走向死亡,可是無限眷戀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兩個人尋歡作樂,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暉有多么的美麗。我知道,是家庭。
5.這個迎著日出走去的高大身影像是電影里的英雄人物。
6.李蘭知道他們指指點點時都說了什么話,所以李蘭低下了頭,宋凡平也知道,他低聲對李蘭說:“抬起頭來。”
7.黑暗中我和你走了,有了光你把我扔了。
8.“宋鋼,宋鋼除了生孩子不會,什么都會。”“你們,哼,除了會生孩子,還會什么?”
9.宋鋼,我就知道,你不會不管我,為什么?因為我們是兄弟,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們還是兄弟。
10.命里只有八升米,走遍天下不滿升。
11.有些人剛認識就是朋友,有些人認識一輩子也不是朋友。
12.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jīng)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jīng)歷了。四百年間的動蕩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jīng)歷。

余華,有人說他的小說文筆簡潔樸素,敘事直白順暢。
在綜藝節(jié)目《朗讀者》,余華老師對董卿說,因為自己認識的漢字不多,所以評論家們贊揚他的語言簡潔。
此話一出,董卿笑了:您認識的漢字不多?
余華也笑了。
很多人喜歡余華老師,就是喜歡他“敢說”,小說中余華不失幽默,將人物總能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兄弟》是余華老師的長篇小說,也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整體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李光頭和母親李蘭,還有繼父宋凡平和繼父的兒子宋鋼。
四個苦命人組合成一個新家,從此,李光頭不用再被母親鎖在家里,他可以與異父異母的兄弟結(jié)伴玩耍,他們比親兄弟還親。
四口之家很幸福,只是幸福太短暫。
隨著宋凡平的離世,李光頭和母親的日子又回到從前抬不起頭的日子。
李光頭的父親在他還沒出世時,因偷窺女人,意外落入糞池窒息而死。李蘭羞愧難當(dāng),生李光頭時落下了偏頭痛的病。
直到李光頭七歲這年,母親與宋凡平再婚,母親才終于在人群中抬起頭。
李蘭與宋凡平很恩愛,一起上班、下班、做飯。
看到這里,多希望時光定格,他們能一直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撫養(yǎng)兩個兒子成人。
可是,那個特殊的時代,宋凡平的生命結(jié)束在熱鬧街頭的群毆中。一條人命就這樣畫上了句號,留給活人的只有痛苦和悲傷。
氣氛低沉下來,但日子還要過。
李蘭在兒子十四歲那年也撒手人寰。
為了紀念丈夫宋凡平,李蘭八年沒有洗過頭發(fā),再打開洗漱時已是白發(fā)蒼蒼。
離開時她不放心兒子李光頭,特意給宋凡平的兒子宋鋼交待,讓他好好照顧這個兄弟。
接下來,就是小說的第二部分:宋鋼和李光頭兄弟倆的故事。

宋鋼沒有辜負李蘭的遺愿,他與李光頭相依為命,他承擔(dān)起了所有的家務(wù)鎖事。
他們的生活雖窮但很快樂,打破這樣的生活是一個女人,她就是李光頭十四歲偷窺女人的其中一位,林紅。
這就是《兄弟》的下半部分,進入到新時代,兄弟兩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李光頭愛上了林紅,林紅愛的是宋鋼。
兩兄弟相依的生活,在林紅與宋鋼結(jié)婚后結(jié)束。
李光頭的日子潦倒時,宋鋼會接濟他,林紅知道后以離婚相逼,宋鋼只好主動與李光頭不再來往。
時代變遷,人物性格也在時代的大背影下走向不同的方向。
李光頭回收破爛而發(fā)跡,成為當(dāng)?shù)卮蟾缓溃凰武搫t被迫離開林紅做起了連他自己都蟭不起的買賣。
帶著用尊嚴換回的三萬元時,迎接他的卻是林紅與李光頭的私情。
他選擇的臥軌結(jié)束生命,分成兩半的尸體被人拉回家時,林紅正與李光頭約會。
得知宋鋼死訊,兩人反目成仇,從此也斷了來往。
深居簡出的林紅半年后再次出現(xiàn)在街頭時,已是理發(fā)店的林姐。

有人說,文學(xué)作品是奇思妙想,比真實生活殘酷。
可是,小說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往往現(xiàn)實里的真實能讓人不忍直視,小說里能找到共鳴。
在《兄弟》里,很多讀者更喜愛上半部分。
調(diào)皮的李光頭從小就顯現(xiàn)出生意頭腦,他14歲的一次偷窺,反而讓他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時,獨享五十多碗三鮮面。
他利用人們的私欲,滿足了自己的肚子。
余華筆下的人物形象且生動,通過言語、肢體動作盡顯本性,讓讀者有種在與作者嘮家常的感覺。
好的作品能走進讀者的心里,盡管《兄弟》自出版就爭議不斷,但并不影響讀者的喜愛程度。
一口氣讀完這本《兄弟》,兩個時代背影下的兩代人的不同生活。
灰暗不失幽默,悲情出乎意料,打破傳統(tǒng)卻從未脫離現(xiàn)實的《兄弟》。
捧讀時,想伸手拯救李蘭,還有宋凡平,更想喚醒宋鋼和李光頭。
也許是余華老師寫得太精彩,讀者入戲太深。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226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