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誰(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7)
原創 世語君 中國報道世界語新聞 4天前

Feli?an Drakboatan Feston!
下周一我們就將迎來端午佳節,除了辛勤的“打工人”,一直忙于學業的高考生們也終于可以松一口氣,安心過節,品嘗美食,高“粽”狀元。
說到端午節,我們不能不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盡管考古專家、歷史專家都已經考證出來,端午節的歷史要遠遠早于屈原,但是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屈原與端午節幾乎是“綁定”的,如民間傳說中,端午劃龍舟就是源于屈原投江殉國之后當地人民劃著船尋找他的遺體,包粽子習俗起源于人民擔心水底惡龍吃掉屈原遺體而拋下食物作為代替等等。屈原之所以在人民大眾心目中有著如此的影響力,是因為他不僅開創了“楚辭”這一文體,成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也是因為他品德高尚,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雖然今天只是6月11日,還沒有到端午佳節的“正日子”,但是世語君已經從濃濃的端午氣氛想到了屈原,又想到一位同樣出生在夏季的世界語詩人,可以說,他在世界語界、世界語文學界的地位與屈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相當。
這位詩人就是“世界語詩歌之父”安東尼?格拉波夫斯基(Antoni Grabowski),他恰好出生在164年前的今天。
Esperanto
世界語詩歌之父的一生

安東尼?格拉波夫斯基(1857-1921)
1857年6月11日,安東尼?格拉波夫斯基(Antoni Grabowski)出生于波蘭北部的村莊Nowe Dobre,后與父母移居古城托倫(Toruń)。由于家庭貧窮,安東尼在初中畢業之后就開始工作。但他具有強烈的求知心,在工作的同時準備高中入學考試,并以高分通過,在高中學習時甚至兩次跳級。
1879年開始,安東尼家的經濟情況有所好轉。高中畢業后,他在弗羅茨瓦夫城(Vroclavo)當地大學攻讀哲學和自然科學,其后進入今屬波蘭和捷克的一些工廠作為化學工程師進行實習,最后在離莫斯科北部250公里的一家紡織品工廠擔任廠長。
與此同時,他繼續從事化學研究。他的很多發明和技術創新使他逐漸聞名于歐洲學術界。這期間,他一直致力于將一本化學專業書籍從英文翻譯為波蘭文。最后,他被調到波蘭文術語委員會,負責創制波蘭文的化學術語。幾年后,在1906年,他的波蘭文化學詞典(S?ownik chemiczny)問世,也是該國第一部化學詞典。
在大學時代,安東尼就對文學和語言感興趣,但他的熱情不只集中于波蘭文學和波蘭語。他不斷學習其他語言,包括沃拉普克語(Volap?k),還曾拜訪過該語言的創造者希萊爾神父(Schleyer)。但是他發現這種語言不適合日常使用,就是希萊爾神父本人也沒有完全掌握自己創造的這門語言,最后二人是以德語進行交流的。此后很快安東尼就放棄了沃拉普克語,但他并沒有放棄計劃語言的想法。
1887年,安東尼見到并購買了世界語《第一書》,對于世界語的簡明結構和可快速掌握的表達方式印象深刻。他去華沙拜訪了柴門霍夫,雙方用世界語成功地進行了交談。
正如柴門霍夫一樣,安東尼理解文學對語言發展的重要影響,特別是對于世界語,當時它正處在進入人們日常生活、逐漸開始普及應用的時期。而他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1888年,他出版了譯作《雪暴》(La Ne?a Blovado,普希金著);1889年出版譯作《兄弟姐妹》(La Gefratoj,歌德著)。
1890年代初,盡管安東尼對世界語傳播的緩慢速度感到不滿,但在1894年舉行的一次重要投票中,他仍然反對一切改革并從此以后堅定支持世界語的基本原則,即《世界語基礎》(Fundamento de Esperanto)。
1904年華沙世界語協會成立后,安東尼擔任協會主席,1908年華沙協會成為波蘭世界語協會,安東尼仍然擔任主席一職。在同一年,他成為世界語學院(Akademio de Esperanto)語法部門的領導,并堅持不懈發表關于世界語的論文、舉辦世界語課程。
1908年到1914年,安東尼一直是華沙一些學校世界語課程的首倡者。在1908年的一篇文章中,他描述了世界語作為語言學習入門工具的特別教育價值,用具體例子展現出先學習世界語對法語和拉丁語學習的改善和促進作用。這一主張對于當時的大眾是不可想象的。而現在,安東尼的主張和經驗已經被廣大世界語教師所接受,他們在中小學(如山西太原柏楊樹街小學)、大學(棗莊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等)等紛紛開展用世界語幫助學習英語等其他語言的實踐。
1913年他出版了詩集《來自民眾的詩壇》(El Parnaso de Popoloj),詩集內的116首詩代表了30多個文化和民族。其中6首是安東尼原創,其余110首是他從其他語言翻譯而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安東尼因病孤身一人留在華沙,家人則逃往俄羅斯。在這個時候,他把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的史詩《塔德伍施先生》(Sinjoro Tadeo)翻譯成世界語。這部史詩近乎完美的翻譯讓人們看到了世界語的潛力,極大地促進了其后世界語詩歌寫作的發展。也正是因為這部重要譯作,他被人稱為“世界語詩歌之父”。
亞當·密茨凱維奇,1798-1855,波蘭浪漫主義代表詩人。成立于1919年的波蘭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Universitato Adam Mickiewicz)以這位詩人的名字命名,該大學的語言學院開設了包括世界語在內的四十余種語言教學,包括全球唯一的世界語碩士課程。
1917年,柴門霍夫去世了,安東尼失去了一位重要友人,感到無比孤獨。同時,愈發嚴重的心臟病也在折磨著他,但當時他處于貧困中,無法支付醫療費用。戰爭結束后,當他的家人回到華沙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很難支持下去。盡管如此,他仍然從事世界語文學方面的工作,直到1921年因心臟病驟然發作而逝世。
ESPERANTO
格拉波夫斯基影響至今
中國世界語文學家、評論家、格拉波夫斯基獎評委石成泰先生評價安東尼為“繼柴氏之后世界語詩歌領域的開路人”。盡管安東尼原創的詩歌并不多,“但世界語的詩藝(poetiko)在他的筆下已具雛形,他使世界語詩歌節奏多樣化,詩韻也豐富起來”。
安東尼創作的短詩《破曉》(La Tagi?o),熱情地表述了世界語者為了人類和諧的理想而奮斗的愿望。該詩被譜曲后,得到廣泛傳唱,成為在柴門霍夫《希望歌》(La Espero)之后,世界語界的“第二頌歌”!
在翻譯密茨凱維奇的巨作《塔德伍施先生》時,他使用了二百多個新詞,其中一多半被收入到世界語詞典中,供人們使用至今。這部長詩于1955年再版。
安東尼還編輯了波蘭文-世界語大詞典和世界語-波蘭文大詞典,出版于1910年。
安東尼·格拉波夫斯基為后來的世界語者們留下了如此重要的精神遺產,后人們也不能忘記他為世界語事業所做的一切。
1980年代,國際世界語協會成立了格拉波夫斯基基金會(Fonda?o Grabowski),資金源于西班牙捐贈者的一萬余美元。基金會通過設立格拉波夫斯基獎(Premio Grabowski)和獎金支持世界語文化,尤其注重支持文學原創和翻譯,并鼓勵年輕作家。基金會也接收外界捐贈,任何捐款至少50美元的人都有資格加入理事會并向評審團提出建議。
1997年中國世界語作家、詩人、翻譯家毛自富獲得該獎。
2003年中國大師級翻譯家和學者李士俊(1923-2012)因翻譯了包括《西游記》《水滸傳》等在內的多部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獲得該獎。目前世語君的書店內還存有這位大師翻譯的世界語版《西游記》和《四世同堂》等,如果你有興趣,可下單購買。
ESPERANTO_________________
這個端午假期不要浪費,來閱讀格拉波夫斯基的作品吧,也可以讀一讀獲得格拉波夫斯基獎的翻譯家們的譯作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