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筆畫的變化規則(注意筆畫的粗細變化和筆畫)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今天發布漢印作業的第110方,就是這方具有強烈代表意義的:

(漢印:漢丁零仟長)
今天的這方:漢丁零仟長,是典型的新莽官印,大小為寬2.3厘米,高2.2厘米(較西漢官印略小一點點)。
我們已經刻了幾方新莽官印了,前100方里的幾方六字印和上一方作業均是同時期印。新莽官印的形制大抵依隨西漢(漢武帝)以來的制度,正方形,邊長 2.3厘米,厚度約 0.8厘米,官高者用龜紐,中下級官吏用鼻紐。紐孔跨度一般為 1.5厘米,紐邊厚度約2~3毫米,習稱瓦紐,紐式形態與西漢中后期印無大差別。其實是某些西漢匠人沿用下來的紐式特征
前面講過,新莽官印印文內容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鐫有新莽政權行用的大量特殊官名,如納言、奮武、附城、理軍、宰、徒丞、馬丞、空丞等;特殊官號,如大師公、扶恩侯、褒沖子、厭難、討穢、右關、立國等;另處還有特殊稱謂,如漢氏、睦、則等;還有特殊地名及宮室名,如文德、敦德、滇蠻、西海、槐治、張鄉、干昌、義溝、上符、章符、永武、弘睦、常樂室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莽時期的官印贈給少數民族的官印首字均鐫“新”,而不再鐫“漢”。
這方印中的“丁”字明顯粗于其他字的筆畫,漢印里有很多這種典型的粗細變化,在前100方漢印作業里已經有這樣的例子,比如“太醫丞印”:

(漢印:太醫丞印)
其中“醫”字變細處理與本印的丁字的變粗處理,原理相同,即在同樣的“均分印面”的位置中使全印輕重和諧。與此相似的粗細變化,還發生在一方印中的同一個字中,比如:

(漢印:九原丞印)
“原”字中粗細對比強烈,中間三點雖然細,但姿態又不一樣,使全印動感十足,因此,一方印的筆畫粗細變化,既有保持印面和諧的因素,也有促進變化、活躍印面的作用。
2、并筆處理
這方印還有一個特別的處理,即“漢”字水旁的兩處并筆。

(并筆)
因為在“丁”字處做了加粗處理,因此顯得格外的粗碩,如果沒有其他處理,這一畫就會顯得格外的突兀,妙就妙在,這方印中的漢字水旁做了兩處并筆處理,當然,這兩處并筆處理,除了打破豎畫的排疊板滯之外,還在粗細上對“丁”字做了合理的呼應,亦使布白上給人較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實際創作中,在出現大量的同方向長筆畫排疊時,很多印要以并筆處理以打破板滯,但實際情況是,合理的并筆還有其他更豐富的作用。
注意這兩個臨摹重點,這方印就可以臨好。
(【老李刻堂】之220,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