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怎么挑選羊肉哪里羊肉最好吃羊肉哪幾個部位最好吃
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4)
最喜愛《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節目,其總顧問蔡瀾先生,最喜歡的美食便是羊肉,而我也有這樣的嗜好。很多人一提到羊肉,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想起了新疆羊肉串,冬日的羊肉湯~

磨刀霍霍向豬羊,豬的普及度更高,價格也更親民化,而羊肉排在第二,還是非常合理的,至少羊肉吃起來真的很鮮嫩,營養價值也會更溫補;
至于牛肉,畢竟屬于略貴的肉食,我等平民百姓,還是得看看包包鼓不鼓的起來,才敢大膽一次,因為牛的養殖規模也是比前兩種少很多,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我個人最喜歡吃羊肉的鮮嫩,這可能從小就在新疆長大的原因有關吧,南方的山羊膻味太重,北方的綿羊肉質更嫩,膻味更小。

吃貨都說,寧夏的鹽池灘羊天下無雙,卻沒有絲綢之路的新疆羊肉串,聞名天下。哪里的羊肉最好吃?也只有每個人口感適中,才是最好吃的。
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羊的全身,哪幾個部位最好吃。畢竟羊肉也屬于比較貴的,若是您也喜歡吃羊肉,同樣的價格卻不會買,可能就會被屠夫耍個小心眼,吃了大虧。

臨近冬季,北方的風吹的好大,瑟瑟發抖的我,秋褲棉襖加身亦是必備之物,多么想來一鍋羊肉湯暖暖身子,而南方的你,可能還是單薄外套,裝著紳士要帥氣的風度。
羊肉性溫,乃冬季必備,是大補,外面吃太貴且又擔心健康問題,索性不如自己買上一些羊肉,相對實惠,份量也會更足,想怎么做都行。
那么在購買羊肉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如何挑選最優質的部位,讓別人無處可選。

羊的全身部位,最細嫩的莫過于“上腦肉”,價格略貴,自然也是精華。它并不是羊腦,位于脖頸后與脊骨兩側的肋條前,與牛上腦位置相當,因接近頭部,故稱上腦。
它最大的特性就是脂肪沉積于肉質內,兩兩相互交雜,形似大理石一樣的花斑,富有凌亂的美感,肥瘦兼并,質地鮮嫩,入口即化般,膻味幾乎沒有,非常適合熘、炒、煎、氽、烤與涮火鍋。

羊外脊和羊里脊并不是一個地方的肉,脊背上的肉是外脊,貫穿整個脊背才是一條羊里脊肉,非常嫩,也叫羊菲力,價格貴,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也被稱為“肉中嬌子”。
它的特性是肉質細長,肌肉纖維豐富,肉質軟嫩,屬于羊肉里最鮮嫩的瘦肉。非常適合熘、炒、炸、煎、烤、涮等。

羊脖子肉與牛脖子肉相似,但可別與豬脖子肉(淋巴)相提并論,因為屠夫在宰殺的時候,淋巴已經完全去除干凈,可以放心購買。
這里的脂肪少卻瘦肉多,羊脖子隨時都在動,肌肉較為發達,屬于“活肉”,肥瘦兼并,肉質干實,幾乎沒有脂肪層,有一點點筋膜夾雜,卻能增加肉質筋道與口感,且膻味較輕。非常適合羊肉餡兒和羊肉丸子,也可燉煮煲湯和紅燜。

雖然羊后腿肉粗壯且肉多,但前腿活動量很大,肌肉更為發達緊實有韌勁,也就是瘦多肥少。
后腿肉筋膜更多,而前腿肉筋膜略微少一些,所以后腿肉的口感是趕不上前腿肉的,前腿其中三分之二是瘦肉及三分之一是肥肉,非常適合紅燒、爆炒,羊肉串、烤羊腿、羊肉餃子餡兒等。

肋排肉與豬排牛排相同,這里肥瘦相間而無筋,外面覆蓋一層薄薄的白膜,皮脂層豐厚,膻味小,肥瘦結合之后,屬于越肥就越嫩的道理,屬于脂肪覆蓋率更好,質地松軟,肉質細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氨基酸,西餐必備的法式菜品。
肉攤上這種羊肋排較多,有白色膜還是很好辨認的,非常適合,涮、炒、爆、紅燒、紅燜等。

某些黃金地段,都會有羊蝎子火鍋,受歡迎程度超乎了你的想象,就是價格略貴,在京城都能有一席之地,可見其重要性和美味性。
羊蝎子肉,也就是帶里脊肉和脊髓,完整的羊脊椎骨,形似蝎子,常以清湯燉煮,火鍋為主,當然還有紅燒。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湯濃香而無膻,被稱為“補鈣之王”。

冬天不吃羊,冷得心發慌!
羊肉比牛肉更加細嫩,也易消化,且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膽固醇更少,屬于冬季必不可少的防寒溫補美食。

涮火鍋,當然是上腦肉,紅燒則選擇羊腩,烤肉串,自然是肥瘦均勻的羊腿肉,充分利用肥肉的油脂包裹瘦肉,當然,冬天還會有很多人選擇吃羊雜湯,那叫一個鮮兒,那叫一個美。
其實全面了解羊肉的本質,還有烹飪方式,羊的每個部位都很好吃,我想沒有哪一個人不喜歡如此美味的羊肉啦,當然除去信仰問題的。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2899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