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贊頌老屋散文散文丁會仁鹵煮火燒
發(fā)布時間:2025-10-23閱讀(3)

北京的特色小吃中,忘不了的是鹵煮火燒,那個味道饞得讓人流口水,有些人不喜歡吃,有些人喜歡吃,我屬于后者。
家門口有一個小店,店面不大,一日三餐,人很多,那里就有鹵煮火燒,每天下班回家后,總要去那個小店,一周搓它一頓,好吃又不貴,味美可口又佳肴。
我不知道為什么叫鹵煮火燒,我是因為喜歡吃肥腸,就慢慢愛上了這口。在我看來,鹵煮肯定是煮的豬內(nèi)臟,例如肥腸、豬肺,火燒應(yīng)該是燒餅,好像老家的印得粑的味道,應(yīng)該還有豆腐之類的。
“好吃嗎?”喜歡的人還真愛上了,哪管什么色香味,不喜歡的人轉(zhuǎn)頭就走,因為吃不太習(xí)慣,就是這么個味。我比較喜歡吃,是因為愛吃。
據(jù)說,鹵煮火燒是京城的名小吃,可以上得餐桌,下當(dāng)小吃。鹵煮火燒是北京小吃的代表,許多名人到北京都想方設(shè)法地吃上一碗。許多外國人也愛吃,據(jù)說拜登訪華特地慕名前來一個小店,專門吃鹵煮火燒和炒肝。
北京人好這一口,可以理解為冬天冷了,吃一碗鹵煮火燒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既有主食燒餅,又有葷有素,還香氣四溢,那真是嘴不停嚼,手不停匙,一個個埋頭悶吃,食而不語,人人忘我,樂享美味,其樂無窮……
外地人來北京,充滿了好奇,因為老家很少吃,一吃就上癮,還別說,吃上一口,贊不絕口。孟子說:“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汪曾祺說:“口之于味并不都有同嗜焉”。中國人對吃是有名堂的,也是有講究的。就拿鹵煮火燒來說,因為好吃才有市場。
我問父親喜歡吃嗎?父親說很喜歡吃。我問我同事熊苗苗喜歡吃嗎?她說不喜歡吃。我問了來北京玩的同學(xué)喜歡吃嗎?他說剛開始看到像雜菜一樣,不敢想象,但一旦吃了,還是回味無窮。
鹵煮火燒,據(jù)說最早在清朝光緒年間,一個趙師傅,一個陳師傅,兩人一合計,把一口大鍋放入了許多豬下水一起煮。“煮”是大有學(xué)問的,也是大有文章的。趙師傅和陳師傳一鼓搗,這美味的鹵煮火燒就慢慢傳遍京城了。
鹵煮火燒是京城一絕,愛吃的人愛不釋手,不愛吃的人繞著走。吃這個東西,一人一個味,一人一個理。
父親說,好吃的東西多著呢,有人喜歡,有人反感,例如榴蓮,還有臭豆腐,有人視之異味而棄之,有人當(dāng)成個寶而追之。
我曾經(jīng)專門去了一趟北京南城的南橫街,據(jù)說那是鹵煮火燒的起源地。原宣武區(qū)現(xiàn)西城區(qū)的南橫街是鹵煮火燒的“發(fā)祥地”,我經(jīng)常開車經(jīng)過那里,穿越過大半個北京城,就為了那口正宗的鹵煮火燒。
北京人哪,真正的老北京人,就是喜歡老北京味兒。鹵煮火燒就是真正的老北京味兒,那味兒厚重料足,那地地道道的舌尖上的美味,吃飽喝足了,過完了癮,就開始在京城看戲去了……
鹵煮火燒本是蘇造肉,舊時皇宮瓊林宴上肴,今時飛入尋常百姓家,京味一絕大眾點評夸。

作者簡介:丁會仁,博士,獨立作家,高級學(xué)者,暢銷書作者,高級會計師,高級經(jīng)濟師,多篇文章發(fā)表在《人民日報》《新華網(wǎng)》《中國網(wǎng)》《光明網(wǎng)》《市場信息報》《勞動時報》《湛江日報》《作家網(wǎng)》和《作家》等報刊雜志。
壹點號運河槳聲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2922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