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七年級上語文狼復習知識點(重點課文狼要點)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1、作者: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學家,淄川縣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七年級上語文狼復習知識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七年級上語文狼復習知識點
1、作者: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學家,淄川縣人。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
一、懷著對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筆鋒刺向封建制度。如《促織》、《席方平》。
二、對腐朽科舉制度切身體會,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禁錮。如《書癡》。
三、對人間堅貞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的贊美。如:《鴉頭》。
四、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
3、后人評價
郭沫若:“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4、主題思想
本文寫的是一個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最后殺狼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兇惡和狡詐的本性,嘲諷了惡狼因狡詐而自取滅亡的可笑下場,啟發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狡詐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最后一定能取得勝利。
5、字詞分類整理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詞多義
①之
復投之(代詞,代骨頭)
又數刀斃之/亦斃之(代詞,代狼)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主謂之間,不譯)
久之(助詞,湊足音節,不譯)
②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蓋以誘敵(來,用來)
③止
止有剩骨(“止”通“只”)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詞,先前的)
狼不敢前(動詞,上前)
⑥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⑦敵
恐前后受其敵(攻擊)
蓋以誘敵(敵方,名詞)
古今異義
①弛擔持刀
古意:弛,放下 今意:松弛
②屠自后斷其股
古意:股,大腿 今意:屁股
③一狼仍從
古意:從,跟隨 今意:介詞,常引出時間、地點
詞類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敵:敵,名詞用為動詞,攻擊,脅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犬一樣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④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從柴草堆中打洞
特殊句式
投以骨:倒裝句兼省略句,應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狼”
6、重點語句翻譯
1、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就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2、其一犬坐于前
譯文: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譯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譯文: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7、問題歸納
1.第①段交代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第①段交代了一個屠戶,賣完肉走在回家的路上,被兩只狼緊追不放。
簡單幾筆,勾畫出屠戶處境的危險,渲染了緊張的氣氛,扣人心弦,為后面描述屠戶與狼做斗爭作鋪墊。
2.作者寫“兩狼并驅如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骨頭被扔完了,兩狼“并驅如故”,狼并沒有滿足,暴露了狼貪婪的本性。屠戶遷就妥協的策略失敗,再沒有可以引開狼的東西,處境更加危險。情節引人入勝。
3.“少時,一狼徑去 ,其一犬坐于前。”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在緊張的氣氛中,兩只狼的反常行為讓人捉摸不透,設下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4.“乃悟前狼假寐 ,蓋以誘敵。”這句話說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說明表面上看狼很聰明,一只狼假裝睡覺來迷惑屠戶,使他喪失警惕,等待與打洞進入柴草堆的那只狼前后夾擊,最后卻弄巧成拙。這句話是點睛之筆,呼應上文,上文的懸念得以揭開。
5.故事中的屠戶是怎樣的一個人?
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機智勇敢的人。
6.文章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哪些好處?
動作描寫;寫出了狼的貪婪兇惡,狡詐陰險。
7.請你寫出狼的性格和屠夫的性格?
狼:狡猾、貪婪、陰險狡詐、愚蠢
屠夫:勇敢果斷、機智且細心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362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