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石用英語怎樣讀(作為重量單位的)
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13)

石是個多音字,(拼音:shí、dàn)shí本義即為巖石。
dàn基本釋義: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
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石”是古代重量單位,今讀dàn。在古書中讀shí,因古時1石約等于1擔(dān)(即10斗),因此在民間“石”又可俗讀為dàn。在正式場合、詩詞、古文之中應(yīng)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
古代的容量單位除了石之外,還有豆和斛。
豆:容量單位。兩手之盛謂之掬,掬四謂之豆。一說四升為豆: 有面數(shù)~。
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廣東臺山有一個鎮(zhèn)叫“都斛”,有網(wǎng)友問:這個斛字粵語怎么讀?什么意思?
本來臺山都斛讀音很簡單,就是讀伏,服。臺山有句俚語:“臺山都服,問你服不服”?即是說,臺山的都斛就是讀都服,問你服不服。
斛基本字義: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斗。
斛是古代容積單位。
唐朝之前,斛為民間對石的俗稱,1斛=1石,1石=10斗=120斤。
漢朝·許慎《說文解字》:“斛,十斗也。”
宋朝開始,改為1斛 = 5斗,而1石 = 2斛。
明.張自烈.《正字通》:“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
都斛是什么意思?
《百度百科》:"都"是明清以前行政區(qū)域稱謂,
"斛"為古代糧食量器,代指糧食。都斛素為臺山產(chǎn)糧大區(qū),都斛鎮(zhèn)因此而得名。都斛墟在明、清時期屬矬峒都。斛在這里代表糧食,是矬峒都最大糧食生產(chǎn)基地的意思。都斛在北宋時期是鹽場的名字,已非常聞名。(文/聶巨平)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49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