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一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教材
拿到一年級語文部編版新書,有許多新的變化,最顯眼的肯定是拼音和漢字的學習順序——第一課從"a、o、e"變成了"天地人"。

開篇先識字
為什么會這樣編排呢?是拼音不重要了嗎?
關于這個問題,教育部是這樣解釋的:
"先識字再學拼音"的編排方式,是編寫組綜合考慮漢字與拼音的關系、語文教材傳承文化的功能、識字教學的歷史經驗、一年級的教學實際等因素后作出的科學設計。
什么意思呢?我來幫您解讀。
第一、從語文學科的定位來看,必須強調漢字的重要性,而拼音只是識字的工具。
網絡圖片
在我們和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漢字是最主要的傳遞書面信息的工具。因此,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段,識字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漢語拼音是標注漢字語音的工具,能夠幫助學生識字,說好普通話。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了《漢語拼音方案》。也是從這一年起,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首次依據《漢語拼音方案》編寫了單獨的拼音單元,安排在一年級上冊識字內容以前,至今,這種模式已經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但在當今中國,拼音并未成為通行的獨立于漢字之外的文字系統。小學低年段的學生有閱讀注音漢字讀物(甚至純拼音讀物)的現象,拼音有類似于"拐棍"的作用,但這是識字量不足時采用的權宜之計,最終目標還是希望學生扔掉拼音這個"拐棍",過渡到閱讀純漢字讀物的模式。
從總體上看,拼音居于從屬的地位,重要性弱于漢字。"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安排識字,有利于強調漢字的重要性,使拼音回歸到合理的定位。
第二,開篇第一課凸顯文化意味,展示了小學語文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內容,往往會成為一代國人的共同記憶。尤其是一年級上冊開篇的內容,更會在學生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例如,民國初年入學的國人,到了老年仍會記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這樣的開學第一課。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入學的學生,至今仍會記得小學語文開篇的課文:"開學了。我們上學。"

天地人

金木水火土

對韻歌
在"部編本"語文教科書開篇第一個識字單元中,安排了傳統意味濃厚、文化內涵豐富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以及意境典雅、語言優美的《對韻歌》,還有可以時常念誦的"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等經典語句。這種編排,有利于凸顯教科書的文化意味,增強國民的文化素養,使新一代人擁有更具文化水準的共同回憶。
第三,繼承"無注音狀態下識字教學"的歷史經驗中國古代存在"直音""反切"等注音方法。明清之際產生了最初的拉丁字母式注音系統。至20世紀,中外研究者創制出多種拉丁字母式、漢字筆畫式等形式的注音系統。但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的語文教育實踐中,"無注音狀態下識字教學"始終是主流。
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為代表的"三百千"蒙學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師帶讀、學生反復誦讀的方式記憶漢字語音。
從近代教科書產生至20世紀20年代,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等主流教科書出版機構出版的新式語文教科書,并沒有在小學起始階段專門安排一個學習注音系統的單元,給漢字注音的也僅在少數。在此期間,以教師帶讀、學生反復誦讀的方式記憶漢字語音仍是普遍現象。

"部編本"語文教科書的識字編排,希望融合各種有效的識字方式。這些"無注音狀態下識字教學"的歷史經驗,有其特殊的價值,應當被當代的語文教科書所繼承。
第四、充分考慮一年級的教學實際(一)幼小銜接,放緩坡度
一年級剛入學的階段,是從學前到正式義務教育的過渡階段,學生既有的學習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在此階段,學生對新內容的學習難度較大,障礙較多。
一方面,相比漢字,漢語拼音的抽象性更高;
另一方面,當今中國的兒童,在學前階段,或是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或是通過童書的閱讀,或是通過大眾媒體、街道招牌、戶外廣告等,多多少少接觸了一些漢字,甚至有一定的漢字積累,尤其對生活中出現頻率較高、構字能力較強的"基本字"不太陌生。

因此,在學生既有基礎、學習能力還比較弱的情況下,"先學少量基本字"的難度低于"先學拼音"的難度。

"部編本"語文教科書開篇的集中識字單元,選取的文本主要由"基本字"構成,所要求認的字更是字頻最高的一批漢字,有意識地勾連學生學前的漢字積累,有助于放緩起步階段學習內容的坡度,減少學生學習的畏難情緒,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二)模擬實際閱讀,文字解碼方式多樣化
由于學生識字量有限,"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從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拼音部分開始,到二年級上冊,都采用了全文注音的方式。

然而,學生在真實的閱讀中,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級以后,將越來越多地接觸未標注拼音的純漢字讀物。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學生就不能僅僅借助拼音對遇到的生字、難字進行解碼,而應該學習多種識讀漢字的方法,如根據上下文猜讀、根據形聲字構字規律猜讀等。
"部編本"語文教科書拼音單元前編排的識字單元,未標注拼音的文本比較符合學生真實遇到的閱讀材料,有利于提高學生在沒有拼音幫助下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習多樣化的文字解碼方式,減輕將來對拼音的依賴。
(三)利用第一單元所學的漢字幫助學生學習拼音
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在課堂中表現得非常充分。其實,漢字幫助學習拼音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網絡圖片
在教學拼音時,教師常常會將音節與口語中的常見詞語相關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實際上,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將音節與第一單元學過的漢字相關聯。如,教學音節rè、hé,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第一單元所識的漢字"日""禾";音節拼讀有困難時也可以翻看第一單元所學的漢字。
"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先安排一個單元的集中識字,有利于學生借助漢字學習拼音,充分發揮課程資源的價值。
結語:雖然新版教材對漢字和拼音的學習順序做了調整,但是拼音的學習還是依然一年級語文的重點之一,它是低年級學生識字和閱讀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孩子們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527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