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要理解全息宇宙的概念,我們必須從兩件事開始:黑洞和斯蒂芬·霍金。霍金是過去50年來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不需要介紹相信大家都認識。黑洞是一種引力很大的物體,即使是光也無法逃脫它。在黑洞附近,有一種叫作事件視界的東西。 在這個事件視界之內,空間正以超過光速的速度被黑洞吞噬。而且由于我們宇宙空間中的任何事物都無法超過光速,因此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逃脫它。
霍金表明,事件視界還會發(fā)生其他奇怪的事情。1981年,他提出這個事件視界可能正在打破物理學的基本規(guī)則之一,那就是信息守恒。他表明,落入黑洞的東西似乎永遠從這個宇宙中消失了。也就是說,信息不守恒了,這就是信息悖論。(www.wS46.com) 1972年,貝肯斯坦推導出了一個方程,該方程顯示了任何空間可以擁有的最大熵。信息論表明,這個方程也適用于信息,它代表了可以在任何空間中保存的量子信息的總量。但是,你會注意到這個方程不包括體積,只包括表面積,這與我們認為的直覺相悖。也就是說,任何給定體積中的熵或信息量與空間的表面積有關,而不是體積。
這個方程啟發(fā)了許多科學家,以尋找關于宇宙的更多真相。他們發(fā)現,從數學上講,霍金在黑洞中丟失了信息是正確的,但它并沒有從我們的宇宙中丟失。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基本上任何落入黑洞的東西,仍然在我們的宇宙中,只是被涂抹在事件視界的表面。這就是全息圖概念的來源,是3維對象的2維表示。他們推測,黑洞內部的東西是事件視界表面的一種投影。 全息宇宙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生活在黑洞中?不,他們只是說任何3維空間都可以用2維表面表示。在黑洞的情況下,我們在那個表面的外面看著它。就我們的宇宙而言,我們處于該表面的內部。所以我們生活在二維全息圖中嗎?必須了解的是,2維表面的概念是一種數學結構。即使它在數學上是堅如磐石的,也不一定它能成為現實的基本性質。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021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