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科技>玻爾茲曼熵的建立、發展與啟發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到了1862年,克勞修斯發現,一個物體等效值的減少,都需要其他物體等效值的增加。對于閉合系統的任何過程,等效值的總和必須大于或等于零。1865年,克勞修斯將等效值重新命名為熵,并用其德文首字母S表示。 分子運動換句話說,氣體中有大量分子朝各個方向運動,但它們很快就被另一個分子反彈并改變方向,所以即使單個氣體分子運動非常快,氣體本身也擴散得很慢。后來,克勞修斯還提出了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來表示一個分子在兩次碰撞間飛躍的距離。 概率與熵不過,克勞修斯對麥克斯韋的理論有一些小小的不滿。但是,有另一位德國科學家卻被麥克斯韋的理論迷住了,他的名字是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玻爾茲曼翻譯了麥克斯韋的論文,并且也發表了自己關于氣體理論的論文,三年后他獲得了氣體動力學理論的博士學位。麥克斯韋和玻爾茲曼在熱力學統計方面的工作,產生了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方程,它是描述不同氣體速度的概率方程。
1872年玻爾茲曼寫道,一個物體的分子確實是如此之多,它們的運動又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們只能感知到它們的平均值,因此熱的機械理論問題也是概率論問題。1877年,玻爾茲曼開始研究概率和熵之間的關系。玻爾茲曼最后寫了超過50頁的包含密集方程的材料,他把分子的能量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并預測了最終出現不同情況的概率。將此應用到第二定律中,我們可以用所討論的條件的概率來確定熵的量。 量子力學與熵與此同時,普朗克轉向了一個新的課題。1894年,威廉·維恩建立了一個方程,用來描述一個黑體的輻射分布。然而,這個定律有一個問題,它在低能量時不起作用。普朗克編造了一個新的方程,它既適用于低頻,也適用于高頻,并且高頻看起來像維恩定律。實驗學家們很高興,但普朗克卻心煩意亂:理論家不應該僅僅從實驗數據中猜測方程,他們應該從基本思想中推導出方程。
所以在"絕望"中經過幾周的緊張工作,普朗克轉向玻爾茲曼的熵統計方法。玻爾茲曼當時的論文證明的是S∝logW,而普朗克增加了一個常數k,簡單地假設S=k logW。它意味著熵有一個絕對值,可以從物質中分子的性質計算出來。盡管不像溫度那樣容易測量,但對于任何分子排列的物體,熵都有一個確定的值。 分子排列越復雜,物體的熵就越大。普朗克遇到了一個問題:如果能量是連續的,那么它就可以被分成無限多個排列,因此概率將是無限的,熵也將是無限的。因此,普朗克將能量限制在小能量包中,能量等于恒定的h乘以頻率。這就是量子力學的起源,所以可以說玻爾茲曼熵方程開啟了量子革命。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176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