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最近一篇論文聲稱發現了非經典大腦功能的證據,這里的非經典指的是量子力學。很多人對這篇論文感興趣是因為它的摘要以量子引力相關的東西為開頭。
原子是非經典的,如果沒有量子力學,電子繞原子核運動會產生輻射,從而失去能量與原子核碰撞。在量子力學中,電子位于原子核周圍的殼中,并且它們不輻射能量,這就是原子是穩定的原因。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意味著一切都是非經典的,包括大腦和大腦內部發生的所有功能。 人類大腦中是否也發生這樣的量子過程?我們認為,如果沒有發生這樣的量子過程,那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但很難找到好的證據。這就是這篇論文的作者試圖做的事情:找到大腦中發生量子過程的證據。研究人員對大腦進行了磁共振成像,并測量了信號衰減的時間,因為這取決于細胞核與大腦內部環境的作用,其中一些是需要糾纏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他們聲稱這意味著糾纏對某些大腦功能起作用,這意味著某些大腦功能將是非常量子的。
這和量子引力有什么關系?沒什么關系,只是作者從對量子引力的研究中獲得靈感。我們目前的引力理論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它沒有量子特性,或者正如物理學家所說它是一個經典理論。如果我們發現引力具有量子特性的證據,那諾貝爾獎非你莫屬。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它有朝一日可能與地球相撞,但這不會很快就發生。這顆小行星是以前沒有被發現的三顆小行星之一,因為它們隱藏在太陽后面。根據發表在天文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這些小行星是在智利布蘭科望遠鏡進行的天空調查中發現的。它們出現在黃昏和黎明期間進行的觀測中,當時天沒有那么量,剛好足夠黑可以看到小行星。
這顆潛在危險的小行星被命名為2022 AP7,它是八年來發現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小行星,估計直徑在1.1到2.3公里之間。它的路徑是可以預測的,我們可以證明它在數年內不會襲擊我們。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跟蹤等離子體湍流的新方法。控制這種等離子體湍流是實現核聚變的主要障礙。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解釋了如何使用多種機器學習方法來識別等離子體中的湍流細絲并自動跟蹤它們。他們還提供了一個公開可用的數據集,希望降低對該主題研究的進入門檻。
這項研究是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他們自己的核聚變工廠的一項努力,他們與一家私營初創公司合作,正在建造一個名為SPARC的緊湊型核聚變機器,它將使用熟悉的托卡馬克設計。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2068.html
上一篇:古代皇帝帽子上為什么掛珠簾呢?
下一篇: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王昆主演的是什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