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袁崇煥為什么主張議和?
發(fā)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說到袁崇煥很多網(wǎng)友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有很多的爭議的,雖然在政治上不太成熟吧,但是在戰(zhàn)略國家大事這些事情上還是能得心應手的,所以說袁崇煥主張議和這件事情也是說得過去的,那么袁崇煥主張議和其實還有更多的原因的,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吧! ![]() 第一,打不過才議和。皇太極集團的實力被低估,五年平遼不可實現(xiàn),議和是唯一出路,但后金繼承大宋時期金國的傳統(tǒng),對議和之事從來都是當作兒戲,這是袁同樣沒有想到的。袁崇煥高估大明實力,低估后金實力,還是因為他對實際情況了解不透、把握不準。“細節(jié)是魔鬼”,細節(jié)決定成敗,袁崇煥還是心思不夠縝密,又遇到急功近利的崇禎皇帝,和陰險狡詐的皇太極,夾在中間,騰挪空間越來越小。 ![]() 第二,內(nèi)憂外患的明朝,企圖以時間換空間,穩(wěn)住皇太極集團,全力解決內(nèi)部矛盾各地農(nóng)民起義。就好比一個人在跟人較量中,因心力交瘁力量耗盡突然生病,他就不得不停下來,主動要求暫停和議和,想努力爭得對手的同意,趕快養(yǎng)病,把身體恢復一下,好繼續(xù)戰(zhàn)斗。可是對手也不是白癡,他就瞅準了這個機會,對他來講可是千載難逢!于是,皇太極表面上同意議和,實際上準備全力一擊!所以他突然發(fā)動了對北京城的進攻,著實令大病中的明朝措手不及、連驚帶嚇到半死!所以,整個明朝從從上到下無不把矛頭對準主張議和的袁崇煥,認為是他勾結皇太極里應外合。在這個問題上,袁崇煥的確是有責任的,因為他沒有預料到皇太極會出爾反爾,且還使出陰險至極的反間計!但是,崇禎皇帝同樣有重大責任,因為袁崇煥畢竟是一員武將,在戰(zhàn)略和耍心機上肯定不行,而這都是最高領袖之間的智力比拼,但崇禎皇帝為了自己的顏面和保住皇帝的位子,就在那些無能文人的慫恿下,輕易地把責任全都推給了袁崇煥!你想,假如崇禎帝是皇太極的話,他會怎么辦?即使把袁崇煥抓起來關進大牢,也不會采用那么極端和慘無人道的手段殺害一個曾經(jīng)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帥!因此,崇禎的喪失理智和失態(tài)及心理的不成熟是明顯的,跟皇太極不是一個檔次。“士可殺不可辱”是任何一個會領兵打仗的人都懂得的道理。崇禎會領兵嗎?真的懂得尊重軍人嗎?皇太極文武雙全,他對付崇禎帝明顯高很多,你看他搞定洪承疇,是什么手段都有的,文斗和武功都登峰造極了。 ![]() 第三,綜合實力的較量,物質(zhì)硬件上、人力資源上,明朝與后金(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處于膠著狀態(tài),沒有任何一方可以短期內(nèi)搞定另一方,這也是雙方都有短暫議和的考慮,是的,很短暫。因為畢竟明朝幅員遼闊,即使皇太極攻陷了北京城,還可以像之前的宋朝一樣京師南移,在長江以南繼續(xù)維持。憑皇太極軍事集團的力量,單靠軍事進攻,耗不起。皇太極可不想跟大明死磕以后,兩敗俱傷,然后讓農(nóng)民軍坐食其利!所以,皇太極也需要修整,它只需要一個機會,既可以使大明一蹶不振、最好是不敢再戰(zhàn),又可以不讓農(nóng)民軍得大便宜。于是,皇太極威逼利誘,軟硬兼施,終于騙過了明朝的官員及皇帝,毛文龍又被殺,少了一個阻礙,天賜良機縱馬殺到北京,極度驚嚇與惱怒之下,崇禎千刀萬剮袁崇煥,實在又是神經(jīng)錯亂下的鑄成大錯!此時的崇禎皇帝,跟精神失常的精神病人沒啥區(qū)別了。事到如今,還怎么指望這樣的團隊東山再起呢?“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處變不驚,這樣的素質(zhì),是說得開國領袖,不是亡國之君。戰(zhàn)死,流盡最后一滴血,才是創(chuàng)業(yè)軍團的雄風,而不是嚇死或者自殺。 (www.ws46.com)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354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