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朱元璋為什么要處死抄家隱居不做的官的人?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說到做官這件事情,在古代啊其實如果順風順水的還行,如果遇到一位明君也還行,但是如果遇到了那種昏庸無道的那就會很悲劇了,所以有的人就會選擇辭官回家養老了,但是作為朱元璋是絕對的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因為朱元璋表示只要是隱居不做官的人都會處死抄家了,這是為什么呢?下面跟隨小編揭秘看看吧! ![]() 在中國古代有這么一種人,他們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但卻不愿意出仕做官,隱居于鄉野山林,人稱稱其為隱士。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隱士,比如陶淵明、林逋、孟浩然、唐寅等。隱士歷朝歷代都有,但是在明朝初年,隱士的數量卻急劇減少,這和朱元璋有著直接的關系。 隱士之所以歸隱山林,原因很多,但大多與當時的政局有關。他們不愿意卷入復雜的政治斗爭中,厭倦了塵世的爭斗,因此寧愿甘老林泉。但千萬別小看這些隱士們,他們往往具有極大的能量,特別是天下大亂之際,許多隱士們紛紛出山創造了無數奇跡,比如諸葛亮、劉伯溫。 ![]()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最終朱元璋取得了勝利,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成為皇帝,急需各種人才來治理國家,因此他制定了推舉人才的制度,即由地方官員推舉當地名士入朝為官。特別是在封建時代,皇帝要穩定自己的統治,必須與文人士大夫治理天下。 這時候,有人向朝廷推薦了蘇州府的兩位人才,他們分別叫姚叔潤、王諤,兩人是當地的儒學大家,精通四書五經,享有盛譽。朱元璋聞訊后,按照規矩讓吏部下文書給蘇州府,讓當地官員送兩位人才赴京。朱元璋原打算讓兩人做官,分理庶務,但中間卻出現了問題。 原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官的,特別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掉腦袋的風險極高。姚叔潤、王諤這倆人找到了蘇州府當地的官員,打過招呼后,“因循破調,不行赴京”。結果朱元璋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將兩人處死抄家。對此朱元璋還引經據典,說“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更是定下一個規矩:
在朱元璋統治期間,還發生過一件比較重大的案件,即“秀才斷指”案。話說廣信府貴溪縣的夏伯啟叔侄是當時的儒士,頗有名望,結果叔侄兩人也被當地官員選中,推薦給了朝廷。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叔侄兩人無意于功名利祿,堅決不去。 ![]() 為了表明自己絕不當官的心志,夏伯啟叔侄作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舉動,他倆自斷左手大拇指。地方官也不敢強迫了,只好如實上奏,朱元璋聞訊后,龍顏大怒,作出了一個反常的舉動,他竟然撇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以九五之尊親自審問這倆鄉村秀才。 朱元璋雖然不講理,但他還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在審理時提出,“爾所以不憂凌暴,家財不患人將,所以有所怙恃者,君也。今去指不為朕用,是異其教而非朕所化之民”, 就是說你今天能安居樂業,是靠朕罩著。如今你斷指不為朕所用,所以就不再是朕的臣民。最后朱元璋做出八個字的判決:“爾宜梟令,籍沒其家”。 參考資料:1.《明史》;2.《大誥三編》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3957.html
上一篇:李賀是一個怎樣的人?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