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李白究竟是什么出身,憑什么兩次娶到宰相的孫女?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李白作為后世很多人心目當中盛唐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自然是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而人們也會對李白的其他事情非常的好奇,比如李白的妻子。李白一生有過兩個妻子,還有兩個同居女友,而這兩任妻子,都是當時宰相的孫女,原配是許圉師的孫女,繼室是宗楚客的孫女,兩任妻子都是宰相的孫女,這樣的身份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夠娶得到的,究竟李白是什么出身,為什么能兩次都娶到宰相的孫女呢?下面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李白的妻子是誰李白,中國人最熟悉的詩人之一,但凡上過學都能背他幾首詩。著名詩人余光中評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學術,來說說私生活。 李白一生有過四段婚姻生活,其中正式結婚兩次。原配夫人許氏,是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與李白生一子一女。繼室宗氏,是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另外兩位,一位是同居的劉氏,一位是山東一婦人,連姓氏都沒有留下。 那么,李白究竟是靠什么娶到兩位丞相的孫女為妻的呢? 唐朝子女婚嫁首重門第。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甚至因受胡文化影響,有了自由開放和平等重人的思想。可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唐代仍舊是一個講究出身、郡望、注重門第的朝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 身為宰相的李義府,當年也曾因不屬“五姓七族”中之望族,在為其子向山東崔氏求婚時,遭精通拒絕。甚至,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也以出身高門自居,直言 “我家隴西舊族,世姻婭帝室,一呼唱義,不三月而有天下,公復華胄,職宦光顯,非劉季亭長、蕭曹刀筆吏比也”。 不僅出身為榮,在李淵看來,自己能夠推翻舊隋取得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自己的出身。所以,在這樣一個門第觀念、婚姻門當戶對觀念強烈的唐代,為什么兩任丞相都把孫女嫁給了李白呢? 這就要說到李白“來歷不明”的出身了。
2、李白的出身是什么事實上名貫古今的李白,鮮少提及自己的身世和族人。根據推斷,李白的出身大致歸納有四種可能。 第一種說法是李白的父親是一位西域的胡人,后來才定居在中原并且改為李姓。第二種說法是李白的父親雖是一位在西域做生意的富商,但李白一家原本就是漢人。第三種說法是李白的先祖和唐高宗李淵是兄弟,所以李白的身份十分高貴,也是具有皇族血脈的。這個說法占據主流,主要依據是李白自述。比如他在《贈張相鎬二首》中說: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和李白的好友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第九代孫(卻又極少有對于這個王的記載)。第四種說法是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人,政治上失敗之后,逃回西域生活。 可是,以上四種說法又都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論證,都是推論出來的結果。有意思的地方是,中國文人歷來重出身,甚至喜歡用籍貫來稱呼名人,表達敬意。比如,給李白做媒人的孟浩然,因為是襄陽人,被稱為孟襄陽。那么,對于李白這樣的名人,豈不是更要將他上下各代關系都查清楚?而且,從出身來講不管是富商還是皇族都不是應該避諱的事情,為什么包括李白自己在內的身邊人,都諱莫如深、三緘其口呢? 還有,李白本身是向往仕途的。但他這樣一個才高八斗的人,嘗試通過各種關系托人把自己舉薦給唐玄宗,卻唯獨沒有選擇科舉之路。疑團越來越大。 我們再回去說李白的婚姻。如果說他后娶的繼室是因為看上李白的名氣和才華的話,那他的第一段婚姻,就完全沒有能夠結合的理由。 當時的李白初出茅廬,名氣不大,家世不明。而李白的原配許氏家族,卻是富貴通天。按照《新唐書》的記載,唐朝的時候,今天的湖北一帶有兩個富貴通天的家族,一個是郝處俊所在的郝氏家族,另一個就是是郝處俊舅舅許圉師(李白原配許氏的爺爺)所在的許氏家族。 有唐一代,許氏一門九世三十二人,除宰相一人,光祿卿一人,節度史一人,監察御史三人外,曾任刺史十三人。這樣一個家族,為什么會把女兒嫁給李白呢? 有人說,因為李白家有錢,墊高了自己的門檻,爭取到了和許氏的門當戶對。可是,唐代時門第與財富是不能劃等號的,門第與經濟財富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的。比如,《霍小玉傳》中李益“家素貧,事須求貨”,但依然因為其隴西李姓而被當時人稱作“門族清華”。反之,有些人即使“資產萬計”,但就因為出身,而受排擠、譏笑。 有人說,許氏是因為年齡太大不好嫁,或者是李白入贅降低了許家的期待,才能成全這段婚姻。我們知道,入贅男性的地位與奴婢無異,從李白的活動自由度來看,許家并未對他做出限制。他后來攜子女離開安州定居魯郡,可見夫妻間關系也是很平等的,入贅的可能性不大。 那會不會是許家降低標準了呢?我們以當時的“五姓七族”為例,來看看唐人在婚姻面前的態度。
3、唐朝人的婚姻態度唐時,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并稱“五姓七族”,門第最為清高。五大姓之女擇婿以門第為首要條件,年紀和官職倒在其次。有位博陵崔氏女年輕又有才學,嫁給了一個老年校書郎盧某,婚后郁郁不樂,寫詩抱怨:“不怨盧郎年紀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晚,不及盧郎年少時。”(《述懷》)??? 唐人婚姻就是那么奇怪,高門望族之女寧可老大不嫁,或者嫁得不好,也不愿和五姓以外的異姓為婚。用現代人的話說:絕不降低自己的Level。怎么感覺越分析,李白的婚姻越沒希望呢?可事實上,他不僅結婚了,而且婚姻生活美滿幸福,在他的詩歌中也多有體現。 直到,《中國青年報》1985年7月28日所載兼葭《李白身世之謎》,轉述臺灣學者羅香林認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韓維祿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論證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孫。徐本立1990年發表《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亦認為李白應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太祖李虎七世孫、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 一切一團似乎都解開了。李白的血液里,流淌著不羈。他喜愛劍術,還留下了不少殺氣很重的詩句,比如:“托身白刃里,**紅塵中”、"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怎么看,都像是在講述自己祖上跑路的往事。甚至,李白《與韓荊州書》里的“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除了傳達出了一種氣勢,又像是表達態度。 李白無法參加科舉。因為,根據唐代人留下來的資料,李白很可能屬于“漏籍”,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黑戶,根本無法證實身家是否清白。 李白閉口不談的父親,絕非俗人。從李白小時候就能讓其誦讀《子虛賦》,李白的父親很明顯有著極高的文化根底,但卻連真名都不愿意留下,更不愿兒子告知旁人。 李白屢屢自薦,或找人推薦走仕途,卻始終無法成功。因為,唐代推薦人才的程序中,推舉人的命運和推舉對象捆綁在一起,李白出了什么問題,事后問責,推舉人也是要承擔干系的。所以,玉成此事的是皇帝的同母親妹妹:玉真公主。 至于許家為什么嫁女給李白,也完全可以理解了。皇室近親,不辱門第;才高斗量,未來可期。或者還有,對李淵的舊情牽絆,不忍他的后人流落。也就解釋了,李白為什么小小年紀就知道“白玉盤”長什么樣子,因為,家里簡直不要太多…… (www.ws46.coM) |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