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易牙烹子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了,這個故事很多人都會用“虎毒不食子”來感慨,易牙就因為齊桓公當時說了一句玩笑話,說他吃遍了天下各種美味,卻還從來沒吃過**,因此將自己的親兒子殺掉,做成菜獻給齊桓公吃。這樣為了自己的權勢地位,如此對待自己兒子的人,必然是一個極端心狠手辣之人,齊桓公卻因為易牙對自己的“好”而忽略了這一點,最終自己被餓死,而餓死他的人,也正是當初那個殺子的易牙。但是,易牙既然要討好齊桓公,甘心殺掉自己兒子,后來又為什么要將齊桓公餓死呢?
1.易牙人物簡介易牙,春秋時代一位著名的廚師,也有寫成狄牙的。他是齊桓公寵幸的近臣,用為雍人。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味,很善于做菜。 易牙作為雍人,擅長于調味,所以很得齊桓公的歡心。因為他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 一次桓公對易牙說:“寡人嘗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倒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無心的戲言,而易牙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一心想著賣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歡心。國君何等尊貴,絕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來他看見自己4歲的兒子,選了用自己兒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鮮嫩無比,從未嘗過的肉湯,便詢問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著說是自己兒子的肉,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殺子以獻主公。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內心很是不舒服,卻被易牙殺子為自己食的行為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桓公寵信易牙。
2.齊桓公是怎么死的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管仲死后,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七日乙亥(前643年9月12日),齊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尸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蟲都從窗子里爬了出來。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 《括地志》引《史記齊太公世家》說:“齊桓公墓在臨淄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一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垌。一所二墳。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舍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
3.易牙為何餓死齊桓公桓公病重,這三個奸佞小人掌握了朝廷大權。此時他們不再唯桓公馬首是瞻,而是挾群公子作亂,把桓公幽禁在冷宮,門前筑起了一道高墻,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系,連飯也不許送,桓公靠著屋檐流下的雨水茍延殘喘。 據說有一婦人翻墻進入桓公的住處,看到桓公已人非人鬼非鬼的樣子甚是可憐。桓公好久沒有看到人來,像見到救星似的求她:“給我一點吃的吧!”婦人說:“沒有呀。”桓公說:“給我一點喝的吧。”婦人說:“沒有呀。”桓公說:“怎么會這樣呢?為什么?”婦人說:“易牙、豎刁和開方互相勾結作亂,他們把你囚禁起來,外面筑起高墻,堵塞了宮門,不許任何人進來,他們正在爭奪權力,哪里來的吃喝呢?”至此桓公才如夢初醒,連連嘆息,流著悔恨的淚水說:“唉,管仲真有圣人的遠見啊!如果死而有知,我有何面目去見他呢?”于是用衣袖遮住自己的臉,悲慘地死去。 易牙、豎刁等人只顧扶持公子爭奪王位,以便自己還可以得寵,繼續過榮華富貴的日子,哪里還有禮義廉恥,國家社稷。一代雄杰齊桓公就這樣活活被餓死在幽宮。 桓公死后,遺體整整停放了六十七天無人收殮,尸體腐爛臭氣熏天,綠頭蒼蠅滿宮飛舞,蛆蟲到處亂爬,一直爬到宮外。真是凄慘無比,駭人聽聞。 |
上一篇:霸王貔貅和普通貔貅的區別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