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宋朝,說到宋朝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宋朝在當時還是比較繁榮的朝代,北宋時期出現的宋詞也是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宋朝經濟的發展,當然了,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北宋的經濟要比南宋要好很多。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當時,趙匡胤非常喜歡一位叫做王樸的人。據說這位王樸是一位狀元,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狀元王樸有著怎樣的故事吧! ![]() 宋代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此人身上有很多傳奇事跡,在古代數百位皇帝當中也算是尤為著名的一位了。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威名赫赫的皇帝,卻對一個文人刮目相看,還說出了“若此人還活著,我絕不可能當上皇帝”這種話! 這位令趙匡胤格外忌憚的文人就是后漢時期的狀元王樸。 王樸在歷史上并不出名,可能很多人連他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但是這個人卻得到了后周世宗柴榮以及趙匡胤兩位皇帝的贊揚,可見此人絕對不是一般的文人。 明代著名學者張燧在評價王樸時就這樣說:“五代人才,王樸為冠”。 王樸到底有何特別之處,竟讓這么多人都對他佩服不已呢? 王樸,字文伯,先后在后漢、后周任職,他自幼聰慧不凡,非常好學,尤其擅長文章。 后漢乾祐三年,王樸高中狀元,入朝擔任校書郎一職,依附于后漢樞密使楊邠。 ![]() 本來,狀元都是前途無量的,況且王樸所依附的楊邠還是后漢權臣之一,但是王樸卻放棄了那條“康莊大道”,竟在壯年之時主動辭官,回到了故鄉。王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看出強大的后漢的統治階級背后所隱藏的巨大的危機,那就是后漢隱帝劉承祐年少無知,唯親小人,國家勢必會逐漸衰弱下去;而他所投靠的楊邠身為朝廷重臣,卻與將相王章、史弘肇等人關系惡劣,他預料到后漢必然會發生一場極其嚴重的內亂,遂提前抽身避禍。 后來,后漢朝廷果然如他所預料的那般,后漢隱帝被小人唆使誅殺權臣,楊邠與王章、史弘肇都被殺害,他們府中的賓客也遭到大規模的屠殺,王樸因早已離開而幸免于難。 后周太祖郭威原是后漢大將,也是被后漢隱帝逼迫得造反了,郭威建立了后周,授命養子柴榮為鎮寧軍節度使。柴榮知道王樸有才,就讓他擔任節度掌書記。 顯德元年,柴榮登基為帝,是為后周世宗,他是五代十國最為杰出的皇帝。王樸因獻《平定策》,升任為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成為了柴榮的首席謀士。 柴榮是一位志向遠大的皇帝,他希望自己能像秦皇漢武那樣一統天下,還許下了五年就可以平定天下的壯語! ![]() 當時,朝中的文臣大多反對用武,主張以文治為先,王樸就是少數的主張用武的文臣之一。而且,王樸建議先取江淮一帶,與柴榮不謀而合,柴榮對王樸的“軍事才能”感到驚奇,經常與其商議天下大事。柴榮采納了王樸的建議,大大擴展了后周的版圖,成就了宋朝的大一統。 此后,王樸的官職不斷晉升,他深受柴榮的器重,柴榮御駕親征時,還讓王樸擔任東京副留守,足見他對王樸的信任。 王樸性格剛毅,處事果斷,雷厲風行,一些有權勢的大臣都懼他三分。他在留守期間,為拓廣京城匠心獨運,開封城在他的建設下,街道暢通、壯闊宏偉,宋代的人都說“今京師之制,多其所規為。” 除了政治軍事方面的才能過人以外,王樸還多才多藝,精通陰陽律歷和通曉音律,不但與司天監共撰《顯德欽天歷》,還考證雅樂,得八十一調,創造了“律準”,規定了七聲立新法,使得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調再現并留傳,并著有《律準》。 可惜的是,王樸在顯德六年奉旨視察汴口歸朝后,與宰相李谷交談時突然昏倒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0954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