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蛤蜊廣東話怎么讀(粵語的蛤你知道怎么讀嗎)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4)

蛤有兩個讀音há 和gé。
蛤gé,本義:蛤蜊。《唐韻》《正韻》古沓切《韻會》葛合切,音鴿。《玉篇》蚌蛤也。《禮·月令》雀入大水為蛤。《國語注》小曰蛤,大曰蜃。又蛤魚,蛙名。《本草》蛙小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韓愈詩》蛤卽是蝦蟇,同實浪異名。
又蛤解。《揚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宮大而能鳴,謂之蛤解。
蛤蜊是一種對于可食用雙瞉貝類的泛稱。蛤蜊是指生長在東南沿海中的軟體動物。在福建地區,蛤蜊通常指泥蚶。居住在淡水中的,臺灣閩南語稱蜊仔(la-á),或蜆,通常是指河蜆。
蛤又叫蛤蜊,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諸多品種。其肉質鮮美無比,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百味之冠,江蘇民間還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之說。蛤蜊的營養特點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鐵、高鈣、少脂肪。許多貝類也具有上述特點。
另一個讀音為“há”,用于“蛤蟆”一詞。
為什么「蛤」字在粵語中表達同一項意思「蟾蜍」時,會有兩種讀音?
蝦蟆、又寫蝦蟇,俗寫蛤蟆。蛤是借字或相混,而又疑與北方音相混。《說文》蝦,蝦蟆也。蟆,蝦蟆也。
青蛙粵語叫蛤乸,也叫田雞。廣州兒歌:"蝦冇乸(蝦公),蛤冇公(蛤乸),生魚冇死日,塘虱冇出涌"。
還有一句有趣的俗話:“亞六捉蛤”。據說鄉下人捉田雞是在夜間用火照的,田雞見了火光便不動,任人捉捕,可是“亞六”不懂這方法,卻用東西去罩田雞,將它局住,于是“亞六捉蛤”便成為笑話了。
粵語有"田雞東"一詞。田雞,粵語稱作“蛤乸”,而“蛤”也是“夾”的諧音,意思是“夾錢”(湊錢)“夾份”(合份);東就是就是作東,東家的意思;所以,田雞東就是夾錢作東,亦平時所講的“AA制”。
田雞為什么叫"蛤乸"?《廣東俗語考》:"蝦蟇 ,蛤乸即蛙。『本草』蛙小者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韓詩』蛤即是蝦蟆。又名田雞"。
沒有免費午餐。天上不會掉下餡餅,粵語會說:"點有咁大只蛤乸隨街跳呀?"自動送上門來,粵語說:"送蛤老爺炒"。
古代人的對子真是有趣,解縉 :“水中蛤蟆穿綠衣 鍋里蝦公著紅袍“ 。
廣府人將蝦叫“蝦公”,將青蛙叫“蛤乸”,又總結出一個規律,“蝦無乸,蛤無公,水中無魚,蝦公為大。” 廣東話,蝦無乸,蛤無公(讀:哈母拿,嘎母公)。譯過來就是說蝦沒有母的,蛤沒有公的。
至于"蛤無公"的說法,其實,青蛙是有雌雄之分的。因為粵語大部分語音來自中原的漢族古漢語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吸收了壯族語言(特別是接近自然的語音)和語法。如粵語叫蝦(包括公母),一律叫“蝦公”,因壯語叫蝦為“公”;叫青蛙為蛤乸,壯語田中蛙的田,讀那,田蛙叫“蛤那”,又把那寫為乸,叫蛤乸。用漢語讀就誤認為田蛙全是母的了。(聶巨平)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