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西夏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說到西夏這個朝代也還是很有說法的一個朝代了,這個朝代前后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這在中國的朝代中還算得上比較長的,但是最后也還是沒有辦法走向了滅亡了,那么有的人就要問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為什么西夏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向失敗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 中國歷史中第一次記載黨項,應該是始于唐初魏征等人所修撰的《隋書》。在《隋書·黨項傳》中記載,南北朝的“魏”、“周”之際,黨項數次騷擾邊境。不過,《魏書》與《周書》卻沒有記載黨項的事跡。李延壽撰寫《北史》,杜佑撰寫《通典》,五代、北宋修的《舊唐書》、《新唐書》、《五代會要》,以及新舊《五代史》,元朝所修《宋史》都對黨項予以專門記載。這些書籍當時稱呼黨項,直接稱呼為“黨項羌”。 之所以稱黨項為“羌”,皆因它是“西羌”的一支。據《后漢書·西羌傳》中記載,漢代的西羌主要居住地是:“濱于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也。”析支,即現在的青海省東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的山谷一帶的地方。當時西羌的生活形態,基本以游牧和狩獵為主。社會形態屬于落后的氏族公社。漢代時,西羌曾經大量遷徙到河西隴右以及關中一帶。而遺留在原居住地的廣大羌族,在西晉末年被吐谷渾所統治,勢力慢慢微弱。 西魏和北周時,黨項開始逐漸強大,當時的疆域東接甘肅岷縣、西寧,西據新疆若羌,南至四川果洛、阿壩一帶,北連甘肅南部與青海北部的吐谷渾。地處山谷之間,“南北數千里”。唐朝時,黨項人遭到吐蕃的壓迫,部分黨項人進入漢人居住的地區或者臨近漢地,逐漸接受漢文化,被漢人稱之為“熟戶”,而散居深山僻野,仍然從事游獵生活的則被稱之為“生戶”。唐末,黨項族的拓拔部首領拓跋思恭因為幫助唐朝政府鎮壓國內的黃巢農民起義有功,被唐朝政府封為“夏州節度使”。夏州的治所在“朔方”,也就是今天陜西省靖邊縣白城子。朝廷還賜漢姓“李”。宋初,由于宋王朝對于黨項族實行民族歧視的政策,引得黨項族不滿,當時的首領李繼遷趁機利用黨項人的反抗情緒,順勢統一了黨項的各個部落,開始割據。 ![]() 北宋景德元年,即公元一零零四年,這一年大宋朝“流年不順”,除了與遼簽訂“澶淵之盟”,京師還地震不斷,而大宋未來另一個強勁對手,西夏國的開國之君,同時也是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也在這一年出生。李元昊從小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他精通漢語,喜歡讀漢文的法律和兵書,史籍里稱贊他“英武善戰”。二十歲時,便開始帶兵打仗,北宋天圣六年,他帶領黨項子弟攻占了張掖、武威兩州,打敗了強盛的“回紇”,取得了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其勢力范圍大為擴展。李元昊的父親,李德明因為他“氣識英邁,諸蕃詟服”,正式冊立他為太子。 李元昊在繼位之前,就對時局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他曾經多次建議他的父親“勿視中朝”,言外之意要反抗宋朝,并且“練習干戈,杜絕朝貢。小則恣行討掠,大則侵奪封疆”,所以,他的政治目的遠非割據偏安,而是要趁機建立一個稱霸四方的王朝。李德明死去后,他繼任首領,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進一步推行他的稱霸政策。李元昊為了建立黨項族的文化自信,凝聚向心力,開始全面禁用漢人結發的風俗,推行黨項族的禿發風俗。而且手段極其殘酷,要求在三日之內,就要“禿其發”,“三日不從,許從共殺之。”于是黨項民“爭禿其發,耳垂重環以異之。” 同時廢除了唐朝、宋朝以來所賜的“李”姓、“趙”姓姓氏。為了擺脫宋王朝的影響,不采用宋朝年號,自立“顯道”年號。但,其實另一方面,從唐朝開始,幾百年來,黨項人就接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尤其李繼遷開始,整個黨項族都在“漸行中國之風”,想要徹底擺脫中原文化的影響幾無可能。而且黨項治下的百姓并非都是黨項人,其實還有回紇、藏、漢等種族。所以李元昊又不得不仿效唐、宋的制度,制定了一套適合黨項族統治的官制、兵制以及禮儀制度。他雖然創制了西夏文,但是也是仿效漢字而來。并且大量翻譯漢文儒家《孝經》、《爾雅》等等經典,同時在首都“興慶府”仿照唐朝都城長安、宋朝都城東京規劃布局,這一系列的舉動,都在說明,所謂“改制”,只是服裝發型有了變化,實際本質上仍未脫離中原王朝的窠臼。 ![]() 李元昊上任后竭力擴展其領土,先后占領河西走廊等廣大的地區。所謂“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被控大漠”,疆域達萬余里。公元一零三八年十月,他覺得時機成熟,正式稱帝,建國號為“大夏”,又稱“白上國”,據說“白上國”的來源于黃河上游水清,有白河之稱,而西夏立國于白河上游,故稱之為“白上國”。“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亦即現在的銀川,史籍稱為西夏。 西夏建立的時候,北宋和遼兩個王朝已經南北對峙多年,這時,西夏出現,使得宋、遼、夏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本來北宋和黨項族的關系還算相對穩定,宋朝政府封黨項族首領為節度使,目的是羈縻,而黨項族當初也樂得偏安一隅,割地稱王,同時也通過和平關系,用鹽等的商品與內地交換自己急需的糧食、茶葉和其他手工業商品。雖然宋朝政府與黨項之間偶爾也會爆發戰爭,但是大部分時間里,雙方的關系還是較為穩定,現在李元昊公然稱帝,并且雄心勃勃向南進攻,宋夏之間的關系急轉直下,戰爭迫在眉睫。 李元昊利用宋遼之間的矛盾,聯合遼國共同抗宋,不斷騷擾北宋的邊疆,掠奪大量人口和財富,公元一零四零年,即北宋仁宗康定元年,李元昊大舉進攻延州,由于宋朝政府腐敗無能,二十萬宋軍全線潰退,大宋朝野震動。第二年,宋軍又輕敵妄動,在好水川被西夏的十萬軍隊包圍,退路被斷,慘遭大敗。北宋朝廷看到無法馴服西夏,而西夏也覺得難以撼動大宋,尤其雙方爆發的戰爭使得兩國交戰的邊境地帶,民不聊生,經濟貿易往來全面中斷,損失巨大,所以,公元一零四三年雙方開始和談,于一零四四年正式簽訂合約。雙方約定,李元昊取消帝號,由北宋冊封為夏國主。北宋每年給西夏白銀七萬兩,絹十五萬匹,茶葉三萬斤。另外在各個節日和李元昊生日“賜”銀兩萬兩,銀器兩千兩,絹、帛兩萬匹,茶葉一萬斤。至此,西北地區才暫時得到了安寧。 ![]() 這個條約,北宋得到了薄薄的面子,西夏則得到了厚厚的里子,西夏雖然是宋朝名義上的臣屬,但仍然割據自立。公元一一二五年,新興的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滅掉遼國,接著兩年后,又滅掉北宋,西夏適時的依附了金王朝,不僅沒有亡國,反倒挾持金朝的強盛勢力,還擴張了領土。不久,蒙古興起,開始伐夏試刀,圍攻西夏都城興慶府,西夏朝廷腐朽墮落,內部分崩離析,只好向金求援,可是,金朝也被蒙古大軍團團包圍,根本無力救援。 公元一二二七年,曾經一度雄踞一方的西夏在蒙古鐵騎的打擊下徹底滅亡。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2141.html
上一篇:王獻之的愛情悲劇是怎樣造成的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