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說到貞觀盛世這個盛世還真的是有很多話說的,的的確確是很厲害的,也說明了李世民這個人也的的確確是很有才華,但是有的網友要問了,當時李世民是打的頡利帶領的突厥軍隊,如果把突厥換成是蒙古鐵騎的話,那么李世民的貞觀盛世會不會還存在呢?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揭秘分析看看吧! ![]() 拿著7世紀的突厥和13世紀的蒙古騎兵相比,我們無法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牧民族也在不斷進步,那么13世紀的蒙古騎兵無論如何也比7世紀的突厥騎兵要強悍很多。 所以,如果將突厥和蒙古來個對調,那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唐朝面臨的北方壓力,將會更大,而且很有可能,唐朝的“貞觀盛世”根本就不會實現。 之所以這么說,原文作者靜Yes的理由是: 1、突厥并沒有想象中強大 公元7世紀,突厥勢力達到極盛。 此時的東突厥達到了控弦百萬的龐大規模!每次入寇邊關,往往都是四五十萬騎兵的龐大陣容!以至于《新唐書》都不禁驚呼道:“北狄之強,古未有也!” 但是,突厥真的很強悍嗎? 非也,在這四五十萬大軍中,真正的突厥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用于作戰的軍隊則被稱為“控弦之士”,由附庸部落的輔助兵員構成,這就意味著突厥軍隊雖然看起來很多,但是實際上大部分都是雜牌軍,所以戰斗力并不會比唐軍強。 而突厥之所以能夠這么囂張,和中原地區的動亂分不開關系,為了占據局部優勢,同時防止突厥在背后捅刀子,中原政權爭相討好突厥,以至于突厥可汗他缽面對東魏和西魏祈求其支持時自鳴得意地說:“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耶。”(《周書》卷五零《異域下·突厥傳》)。 而作為一個草原政權,突厥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其內部結構和匈奴時期很相似,看似強大實則暗流洶涌。很快,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根據突厥內部的紛爭,大力煽風點火,促使突厥分為東西兩部。 所以,突厥絕對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大!這也是唐朝可以迅速消滅東突厥的原因。 而蒙古則是真正的強大。 首先,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發展,到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已經找到了增強凝聚力的手段,在這樣的組織下,蒙古成為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對周邊政權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此外,經過幾個世紀的漫長發展,蒙古騎兵的裝備水平比突厥更是強了好幾個層次,這是蒙古騎兵可以席卷亞歐大陸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2、頡利可汗比成吉思汗差了好幾個層次 在《亮劍》中,曾經對將領對軍隊的作用闡述得一清二楚:“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著它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與性格,是由這種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與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領袖的個人能力決定了整個軍隊的實力。 那么在這一點上,頡利可汗就比成吉思汗差多了。 頡利可汗繼位時,突厥兵強馬壯,因此頡利可汗連年入寇,燒傷搶掠,和唐朝交戰也有勝有負。 作為一個高起點的可汗,頡利可汗并不滿足于做一個部落的共主,他曾經不顧突厥現實,盲目學習中原的先進制度,最終搞得草原上民怨沸騰。 在對待中原的問題上,頡利可汗缺乏大局觀,聽信王世充使者的話,要迎立隋朝的皇帝,和唐朝為敵,這讓突厥在中原地區更被人厭惡。 ![]() 李世民初登大寶,頡利可汗率40萬大軍南下,在渭水和李世民形成對峙。而這次南下的結果是,頡利可汗得到了無數財寶,然后就引兵北去。 沒有憂患意識,沒有大局觀,最終讓頡利可汗一敗涂地。 相比之下,成吉思汗雖然也是貴族,但是早早衰落,所以成吉思汗經過了很多磨練,在起點上也比頡利可汗低很多。 然而,正是因為起點低,所以成吉思汗愛護子民,了解民生,因此組建了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 在對外擴張上,成吉思汗不斷向金國進攻,同時打壓西夏,取得巨大成果。 而且,最能體現成吉思汗大局眼光的,是成吉思汗制定了借道宋境迂回消滅金國,通過吐蕃、大理迂回消滅南宋的統一天下之策。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蒙古汗國最終成為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 唐軍很強,但很長時間內只能和突厥打成平手,而蒙古軍隊比突厥要強太多,所以唐朝一定是難以抵御的! 這樣的情況下,北方邊患不止,“貞觀盛世”也就無從談起!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3322.html
上一篇:施瓦辛格父親是納粹?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