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秦始皇為何廢除謚號制度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4)
|
謚號我們都知道,是古代人對于已經死去的人的一種評價,用很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逝者的一生的功績或者過失,而謚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只有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會擁有,而且謚號也是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一直都存在,但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嬴政曾經廢除過謚號制度,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秦始皇自己有沒有謚號呢?今天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嬴政廢除謚號制度《史記 秦始皇本紀》記載「六國畢,四海一」之后,嬴政和群臣商議自己的名號。李斯等大臣狂拍馬屁,建議嬴政采用「泰皇」之尊號:「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嬴政認為既然自己超越「三皇五帝」兩條街,「泰皇」等級太低了,干脆叫「皇帝」才能無縫匹配:王(嬴政)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至此,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屆「皇帝」就新鮮出爐。 嬴政同志在自稱為能傳至萬代的「始皇帝」的同時,卻取消了「謚號」,他說:「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 他為什么他要取消「謚號」?這憑常識都能想到,自認為「功蓋三皇五帝」的嬴政,哪里容得小幾個腐儒和孺子給自己評價自己的功過?
2、嬴政是個怎樣的人嬴政同志是法家信徒,他是相當討厭這些百無一用的「儒家公知」,在懲治那些跳大神的騙子方士的時候,焚過一些書,坑過幾個儒,其實規模不是很大。 漢代賈誼《過秦論》對秦始皇的評價是很低的:「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 司馬遷《史記》記載當時的知識分子評價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良士是「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 趙高和胡亥為什么能鉆空子發「矯詔」奪取王位,害死扶蘇?就是因為秦始皇非常忌諱「死」字:「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病的很嚴重,身邊的大臣都不敢談病情,以及「立儲君」之類的身后事。因為談不好要掉腦袋呀! 《史記·秦始皇本紀》:本紀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 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所以,秦始皇死了誰都不知道,尸體臭了,趙高用咸魚掩蓋。可見晚年的秦始皇身邊根本不存在「房謀杜斷」的大臣。他的性格也容不下這樣人,完全斷絕了「忠諫之言」。
3、嬴政為何廢除謚號綜上所述,秦始皇雖然雄才大略,但也有一些性格缺陷:好大喜功,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同時迷信思想濃厚,對禁諱苛刻又敏感,臣、民說錯話,隨時有掉腦袋的危險。所以,連一個「死」字的都忌諱秦始皇,怎么能容得下「子議父,臣議君」謚號制度?「歷史學」和「心理學」交叉的一門學科叫做「歷史心理學」:通過歷史人物的行為分析歷史人物的心理。 心理學博士施琪嘉《中國始皇帝—贏政的心理動力學分析》一文,利用動力心理學(Dynamic Psychology)理論,從歷史文獻記載的秦始皇人生際遇著手分析,他認為: 秦始皇暴虐剛愎,多疑,偏執,不容歧見,某些方面很勤奮聰明,但某些方面的心智卻低下,其原因正是是幼年顛沛流離生活產生的「戀母情結」導致,也即所謂的「娥底浦斯情結(Oedipus)」。 學者李長春的研究也有差不多相同的結論,認為秦始皇性格特征源自童年的父愛缺失、母親**導致自卑感,然后成年后通過政治、軍事上的進取獲得自尊心。 總之,嬴政同學是一個特別復雜多面的人物:政治天才與愚昧笨蛋集于一身,無比理智與特別糊涂兼有。 首屆「女皇帝」——武則天留下無字碑,功過任人評;首屆「男皇帝」——嬴政取消謚號,不準后人非議;哪知道,他打造大秦帝國僅二世而亡,而緊接著漢代的儒生大翻身,把他黑成一堆翔。 還是那句話,對待歷史人物盡量抱著「理解之同情」原則去分析審視。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千古一帝,但其局限性和缺陷也很明顯,我們也沒必要「上帝視角」,以今人標準和價值體系去責難。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3914.html
上一篇:粉色的玉鐲是什么玉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