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潘仁美和楊家的歷史真相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看過楊家將故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小說中潘仁美是一位大奸臣,他公報私仇不僅害死楊七郎,還逼楊繼業撞死在碑前。至此,潘仁美成了千古罪人,后人對他的罵聲也是持續了百年。不過潘仁美畢竟是小說中的人物,歷史上真正的潘仁美又是個怎樣的人呢?或許大家都誤解潘仁美的為人了。潘仁美的原型是北宋開國名將潘美,他和楊家的歷史真相,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1、呼楊兩家的來龍去脈宋朝初時,小國林立,呼家軍的創始人叫呼延贊,是當時一個叫“北漢”的弱國人,父親還是這國的重臣,因宋太祖趙光胤野心勃勃,一心想吞并諸國,完成統一大業。當他起兵攻打北漢時,小國慌亂一團,呼延贊的父親主張議和,結果被仇家借此奏為里通外國,最終被罷官驅鄉,可仇家并沒就此放過,在半路上設伏,將呼家百十口人殺個精光。呼延贊的母親抱著還是孩子的他,躲在廁所里僥幸躲過一劫。 陰差陽錯娘兒倆被太行山的一位寨主所救,老娘當了壓寨夫人,自己也做了別人的義子。寨主為人倒是不錯,對娘倆極為友善,特別是對呼延贊視如己出,不但教會了他武功和排兵布陣之法,還助他報了殺父之仇。則是,捅了大婁子的呼延贊,沒法再在山寨容身,就接受義父的建議,投奔另外一家山寨。由于年輕張狂,幾近囂張,惹是生非的他,硬是將太行山數個山寨折騰的亂七八糟,最終又在義父的幫助下,統一了八大山寨,還娶了五山寨的女兒為妻,這個女人也是個狠角色,武功高得不得了。 這么好的本事總不能老是待在山里做土匪吧! 北漢是容不下身了,因為結仇太深,思慮再三,還是準備去投靠大宋,又擔心身份卑微不招待見,再次做出件讓人驚掉下巴的事。宋太祖領兵攻打北漢時吃了虧,只好垂頭喪氣地往回撤退,做夢都沒想到行至太行山時,竟然被一股山匪明目張膽地攔住去路。 這人就是呼延贊,誰都不知道他的底氣來自何處,竟連皇帝的部隊都敢攔截,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他的叫囂也著實讓人好笑。說是知道宋軍攻漢吃了敗仗,攔截也非惡意,則是讓皇家留下鎧甲和弓箭各三千,他要在這里訓軍練兵,待宋軍攻打北漢時愿當先鋒助戰。搞了半天竟是投誠,這種投誠方式可謂是世上獨一,可能是天生的緣分,宋太祖沒大動干戈,挺樂意的滿足了呼延贊的要求,還封了個不占編制的官銜。
果不其然,當大宋再次攻打北漢時,呼延贊還真立下大功,被宋太宗封為將軍,從此呼家軍成為宋朝的鐵軍攻無不克,成為民間的神話。就是因為土匪出身要點難看,雖有“英雄不問出處”的老話,可隨著身份的不斷提高,出身就成為呼延贊最大的心病,為了漂泊身份也是機關算盡,花錢上下掩蓋,尋找槍手移花接木,加上歷代演義。于是,就有了顛倒黑白、小題大做的把戲,而受災的就是潘仁美。 而楊家將開始也并非是良將善軍,他的創始人叫楊繼業,就是人們熟知的楊令公,他原來是北漢國的一名軍官,因為抗敵有功被封為將軍。仗著手下有七狼八虎等眾多猛將,漸漸成為北漢的軍閥而獨霸一方,就連北漢皇帝都得讓他三分。當宋太祖領兵攻打北漢時,北漢連吃幾個敗仗,楊家并沒主動出擊來保家衛國,漢皇帝被逼無奈只好登門乞求楊家出兵救國,一番吃請加送大禮的情況下,楊令公才率兵迎戰。 別說楊家將還真不是徒有虛名,接連幾仗就打滅了宋軍的威風,見撈不到好處的宋軍竟主動上門找楊家議和,當然投入了不小的資金。而楊家不經北漢皇帝的答應和允許,就擅自接受了宋軍的和解,內中深淺不言而明。直到宋太祖臨死前交待:“北漢的楊家可為我用。”一語道破其中之妙。當大宋再次攻打北漢時,楊家也就沒了消息。所以,有說楊家是北漢的叛徒和賣國賊,也是能找得著原因的,如果宋朝沒把楊家擺平,那是絕對不敢貿然起事,否則,楊家出戰宋軍定會重蹈覆轍。 無論怎么說,反正是楊家就此成了宋朝的軍,楊令公也成為宋軍元帥潘仁美的副將,兩人搭檔也算是珠聯璧合,立過不少功。在陳家谷口抵抗遼軍一戰中,由于潘仁美指揮不當,造成楊令公被俘絕食而亡。宋太宗為此也發大怒,不但降了潘仁美的職,還給了楊家至高無上的褒揚,且讓他的兒子楊六郎子承父業當了官。畢竟是個降將,其身份和忠勇實在是不匹配,這不,為了政治的需要,也活該潘仁美倒霉,便找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強加于他的頭上,來突出楊家的偉大和忠誠。
2、潘仁美的悲哀說完潘仁美背鍋的原因,再來看看他的悲哀。潘仁美同呼延贊的積冤:演義和民間傳說,都稱呼延贊同潘仁美的交惡,源于其子被呼所殺,兩人有殺子之仇。為報此仇潘仁美是屢屢使計,暗害于呼延贊,突出了潘仁美的量小氣短、陰險奸詐之個性,當然,也突出了呼延贊的俠肝義膽和忠勇報國之心。 話說宋太祖領兵攻打北漢不順回撤時,在太行山被一伙山匪攔截,竟然明目張膽地索要鎧甲和武器,而此次的宋軍領兵元帥就是潘仁美,他自己好不容易才謀到這個重職,本想立個首功來穩固自己的權勢,哪成想天不應人落敗而歸。心里正惱著呢,半路上又冒出個程咬金,在太行山竟被土匪攔截,便將所有怨氣泄于土匪頭上,立馬派出戰將迎戰,無奈這山匪武功了得,連敗宋軍數將。把個潘仁美氣得要吐血,自己是堂堂的一朝元帥,竟被小小山匪戲耍作弄,這日后怎能做人?便又派出自己的兒子上陣,結果命喪賊手,就此結下了梁子,這土匪就是呼延贊。 后來,當呼延贊接受皇命來到京城報到時,潘仁美逮住了機會,說是土匪報到必須接受軍棍教訓,以示同過去劃分界線,見人家說的在理,呼延贊無言反對,只好挺揍。讓他沒想到的是潘仁美在軍棍上浸了劇毒,鐵心地要致他于死地,要不是跑得快遇到老中醫還真的一命嗚呼。 第二次進京時,潘仁美仍然嫁禍于他,說上朝沒帶朝板,犯了死罪被直接綁到了法場,命不該絕碰著八賢王路過才撿回小命。其實,這兩次遇害根本經不起推敲,那時的潘仁美充其量就是個部長級別的官,皇帝頒旨進京的人物,怎么也輪不到他去陷害吧?再說,上朝沒帶朝板,即使是死罪也輪不到一個武官,直接把他綁縛去法場砍頭呀,何況大宋還是個有法可依的國家呢。
再來看楊家同潘仁美的交惡,按照演義和傳說來講,他們并沒什么過節,但心存遷怒還是有的。因為,潘仁美好不容易討了個征戰總指揮,率領兵馬攻打北漢,一路過關斬將,本以為憑此勝戰再高升個幾級絕對不是奢望。沒成想關鍵辰光被楊家出馬給毀了前途,最后還是花巨資才擺平了楊家,弄了個議和完事。 你說皇帝會甘心嗎,會怎么看待自己?不追責就燒了高香,想高升恐怕是南柯一夢了。從心里來說潘仁美確實忌恨楊家,畢竟壞了自己的仕途。再后來,由于潘仁美的指揮失誤讓楊家吃了敗仗,可世人皆說是公報私仇,甚至說他是借遼軍之手想除掉日益強大的對手楊家,可憐潘仁美是萬嘴難避清。 這還不算,為了整倒潘仁美,又生出許多只有壞透頂的人才干得出來的事,一股腦地強安在他的頭上。其實,這些事大多是無中生有以虛構示人。 試想,潘仁美既然是個奸詐小人,必定是攀附權貴之徒,怎么可能去強斗如日中天的楊家?更何況楊家還是皇親國戚呢!難道潘仁美連這點智商、情商都沒有?還有就是楊家既然受到如此不白之冤,甚至有可能是滅門之災,為什么不憑著自己的勢力去反擊和報復潘仁美呢?所以,演義只能欣賞而不能深究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再來看看真實的潘仁美。 其實他的原名叫潘美,行伍出身,是宋朝的開國名將且忠肝義膽。早年他就跟著趙光胤鬧革命,是他的得力干將,兩人都是柴榮的虎將。后來,柴榮因病而逝,趙光胤便圖謀自立封王,而此時的潘美義無反顧,果斷支持并且鼎力相助,得使大宋有了輝煌,可以說他是大宋開國的頭號功臣。宋朝成立后,作為回報趙光胤該給的都給了他,無論是金錢還是地位一樣不落,可謂是位高權重,倍受宋朝君臣的尊敬和愛戴,他怎么可能去跟個將軍級別的人去爭風奪益呢? 【作者簡介】方長榮,南京溧水人,業余寫作。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3991.html
上一篇:鈦晶不能和什么一起佩戴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