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三國后期,蜀國與魏國之間的爭斗,看起來更像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兩個人的斗智斗勇。諸葛亮數次北伐,想要光復漢室,與曹魏一決高下,魏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按理說,兩國相爭,必然會產生戰爭,但是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抗的時候,卻總是選擇堅守不出,能不打就不打。這就讓人奇怪了,不打怎么知道誰更厲害?難道司馬懿是想學習戰國時期的王翦,等到蜀軍士氣低落時一舉攻擊嗎?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但是每次北伐,司馬懿雖然手握重兵,卻總是按兵不動,龜縮防守,卻是讓人看不懂。究竟是司馬懿心理上害怕諸葛亮還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大勝最不好”:司馬懿其實當時的處境是很危險的,因為,曹睿上臺后,曹氏親貴都要殺他。但是,曹睿考慮到諸葛亮的威脅,司馬懿后面必有大用,所以就沒直接殺掉,而是關了起來。當諸葛亮北伐,節節勝利,曹氏親貴都被打的落花流水后。
為了國家存亡,曹睿不得不啟用一直防范的司馬懿!司馬懿深知這一點,自己的價值就在這。那么,每次打諸葛亮,司馬懿都不主動憑借軍隊數量優勢,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因為一旦大勝,斬殺蜀漢太多人馬,那么曹睿必定認為,諸葛亮也不過如此,那么司馬懿的價值必然就大大減少,甚至有直接被殺的可能! “大敗也不行”:而曹睿之所以讓司馬懿去抵抗諸葛亮,看中的是司馬懿不會像曹氏親貴那樣一敗涂地,喪權失地。而且,當時的世界,把諸葛亮吹的神乎其神,因此,在曹睿的心目中,能夠抗衡諸葛亮的也只有司馬懿了。
但是,司馬懿上了前線,可以小敗,但不能大敗。小敗就是告訴曹睿,諸葛亮的確很難打。因此,你看,每次司馬懿基本上都是糧草被劫,小股部隊被打敗,而且有時還能除掉異己。如徐晃!但是大敗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司馬懿一旦大敗,那就跟當時曹魏親貴沒什么差別了,那司馬懿也就沒價值了,離死亡也就快了!
“只有自己走”:因此司馬懿打諸葛亮,既不能大勝,也不能大敗,那唯一的選項就是不勝不敗,保持均衡,讓諸葛亮自己走。你看,因此,每次諸葛亮北伐,司馬懿都是堅守不出,打死也不出來,把那么大規模的軍隊都留在軍營做縮頭烏龜。然后等諸葛亮斷糧了,沒辦法自己退了,這時就假裝率點軍隊追擊一下,而且也不好狠追。因此,司馬懿每次都是不勝不敗。因為這樣正好。
所以說,要說三國時代最難做的就是司馬懿,打仗既不能大勝,表現自己才華,也不能大敗,表示無能,只能做縮頭烏龜,保持均勢。從這一點上說,司馬懿的智謀絕不比諸葛亮低。做人難啊!作為一國統領重兵的武將,打仗打到這樣也是真夠憋屈的。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4036.html
上一篇:林俊德是兩彈一星嗎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