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清朝乾隆皇帝為何要多次下江南呢?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0)
|
說起清朝的乾隆皇帝大家肯定不會陌生,現在的很多清宮戲都是講述的乾隆皇帝的故事。乾隆皇帝在位期間也算是勵精圖治,在民生和經濟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其“康乾盛世”也一直為人們所稱道。而且乾隆還曾多次下江南考察,身為一國之君,乾隆多次下江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第四個兒子,25歲即位,89歲駕崩,是歷史上比較長壽的一位皇帝。歷史中記載乾隆在位期間共計下江南7次,但是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的目的究竟何在,真的是游山玩水,吃喝玩樂嗎? 乾隆皇帝下江南,更多的是體察民情,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身為一國之君,下江南更多的是政治需求。 首先,乾隆皇帝作為一個國家的君王,不可能自己一個人親自處理所有的事情,安撫民心籠絡知識分子就是下江南的一個目標;江南地區文化發達,又是明朝起家之地,當地的居民對明朝較為維護清軍入關之后反抗頗為激烈。許多著名學者,以及知識分子,拒絕為清朝服務,知識分子的思想覺悟較高,容易引起地區思想的不穩定,乾隆南巡也是為了安撫民心,籠絡和利用他們。 ![]() 其次,檢查江南吏治,江南地區經濟發達,國家的財稅大部分來源于此,因此容易由于“山高皇帝遠”而引起經濟動蕩,滋生出貪官污吏,容易造成貪官舞弊,多次下江南,檢查地方官員,是否侵吞國庫是動搖政權的根本。同時加強與江南地主士坤的關系,京城的供給大部分源自江南地區,鼓勵他們發展經濟、活躍市場從而保證國庫充盈,達到鞏固江山的穩定,凡是經過的地方都會不同程度的減免賦稅。 再次,考察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作為當時重要的交通運輸路線,關系到皇家貴族甚至是黎明百姓衣食供給的命脈,京杭大運河沿線的賦稅占領當時國家的大部分稅額,沿著大運河可以清楚并且知曉稅賦的征收管理。同時古代的通信手段都是比較落后的,無法第一時間知曉天下大事,下江南順便可以視察民情,想要國家長盛不衰,就要親民。 ![]()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視察河工,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勘察黃河大壩,黃河大壩的管理關系民生的大局,視察江南地區的河工水利,更是期待江南地區的豐收,維持京城的供給,保證戰爭的時候糧食的充分供給,以備不時之需。 綜上所言,乾隆皇帝下江南并不是他人口中的游山玩水,也并非是尋求自己的生世之謎,真正的優秀統治者政治家更加關注的是自己如何真正的一統天下。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46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