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秦始皇是暴君還是仁君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秦朝也被稱為暴秦,自然秦始皇所做的一切都被認為是暴政。但也有人認為,秦始皇并不是什么暴君,從各種秦律的實施來看,秦朝根本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黑暗,相反甚至稱得上是仁君。那秦始皇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呢?今天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說秦始皇是暴君有什么證據呢滅六國,焚書坑儒,嚴苛峻法?這些“史實”作為秦始皇是暴君的證據,無非也是道聽途說而已,這已經是很多讀史人的共識。 秦始皇能滅六國,恰恰說明他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之才,你見歷史上哪個開國之君是殘暴之輩? 反之,那些高舉反秦大旗的英雄豪杰們。陳勝,起義剛剛取得一點點小的成果,就開始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踏踏實實的過起了“皇帝”癮。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可憐的自尊,對起義的功臣和故舊肆意殺害。葛嬰有功而遭誅,鄧說投誠而遇害,壟上故人因為直呼其名而被殺,殺死吳廣的田藏不但不罰反而升職,最后眾叛親離的陳勝自己也被車夫殺死。 討伐秦朝最賣力的項羽,更是一個十足的“魔王”。攻克襄城后,為了泄憤,把襄城變成了一座空城;打下城陽后,為了泄憤,殺光了所有軍民;在新安,坑殺了章邯的20萬降卒;在齊國、在外黃,殺死的無辜軍民不計其數;攻進咸陽以后,在咸陽又展開了大屠殺,臨了一把火燒了咸陽城。 殺宋義父子,夷秦二世及贏氏三族,誅楚懷王熊心,燒死紀信,烹殺樅公、韓生......要說殘暴,項羽才是十足的暴君,他的這些暴虐行徑,我們何曾在秦始皇身上看到? 至于那個取贏氏而代之的劉邦,更是血債累累,比項羽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人倨傲、臭毛病一大堆咱就不說了,屠城的事情也沒少干,而劉邦更可恨的一點是,他大開了皇帝屠殺功臣的先河。韓信、彭越、瓊布、貫高、陳豨......哪個不是戰功赫赫,沒有他們就不可能有劉邦的成皇帝寶座,但是他們死的卻一個比一個慘。 就連被劉邦稱為“功勞第一”的蕭何,也沒有避免被懷疑的命運;那個忠心耿耿、粗中有細,從一開始就跟著劉邦的樊噲,也險些做了劉邦的刀下之鬼。 劉邦屠殺功臣的力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也給后來的暴君做了一個很好的樣板。可我們反過來看看,那個被他們稱之為“暴君”的秦始皇,何曾殺過一個功臣? 從陳勝、吳廣的一句“秦無道”,中華大地一亂就是14年,每個人都打著誅滅“暴秦”的旗號,可實際上無一不是想取而代之。
2、國家得到了什么?一個和秦帝國幾乎完全一樣的帝國。劉邦所建立的大漢朝,不管是國家體制、政治制度還是國家法律,都是延續了秦始皇在短短11年里所創的樣板,只不過帝國姓劉而不姓贏。 劉邦不擇手段得來的江山,給天下百姓帶來了什么?三分之二的人死于戰亂,大秦帝國的2000萬人口,到漢朝建立之時只剩下了600萬。滿目瘡痍,百業凋零。這就是老百姓想要的嗎?這就是所謂的“正義之戰”嗎? 事實上,秦始皇以后的407位皇帝,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說秦始皇是“暴君”。 秦始皇很多所謂的“暴行”“暴政”,其實都是秦二世和趙高一手做下的,秦始皇背了不少黑鍋,如果說他錯了,他錯在了識人不明,不該重用趙高。如果說他錯了,他還有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沒有留下證據,證明自己的“仁政”,實際上并不是他沒有留下,而是被項羽一把大火給燒光了。 劉邦、項羽這些人,出于各種目的,不斷地抹黑老東家秦始皇和秦王朝。后來的朝代以漢朝為尊,也跟著抹黑,更何況幾百上千年過去了能夠為秦始皇洗白的證據已經找不到了。而那些歷朝歷代的御用文人們,要么就人云亦云,要么就有目的的跟著潑臟水,沒有人敢出來為“暴君”說句公道話。 但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翻開各種被加工過的史料,也很難找到秦始皇是“暴君”的鐵證。 我們應該也知道,秦始皇是開啟中央集權的第一人,但秦始皇滅六國后,并沒有將各國的貴族勢力消滅掉,要么就遷到咸陽周邊圈養起來,要么就任由他們在原地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雖說是“一人集權”,但他的權力終究沒有那么大,因為各地潛在的反動勢力太多了,而且故六國的軍民也都是飽含私心。 秦始皇其實是為中央集權制做了一個過渡,從劉邦開始,中央集權的程度才變得越來越高,皇帝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大,最終達到了一人獨大,沒有任何人或者是機構可以節制,可以憑借自己的好誤發布詔令,甚至是隨意**。 如果說秦始皇是“暴君”,劉徹、朱元璋、康熙、乾隆……這些所謂的“英主”個個都是暴君中的“暴君”。
3、秦始皇對待功臣的態度秦國歷代先王,一直廣納四方之客,擇其能者而委以大權,不拘一格舉拔人才、充分信任,可說是【夫物不產于秦,而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先后執掌國政的 商鞅、張儀、魏冉、范睢、呂不韋、李斯等重臣,莫不是出自關東諸國,為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功名之心而來。所以君臣彼此無間,上下一心,令國勢長盛不衰。 秦始皇在這方面和大秦先君一脈相承,統一天下后,對開國文武功臣也非常寬厚,對他們不吝爵賞,結為兒女親家,更大力舉拔他們子弟。 王翦王賁父子同朝、分軍伐滅五國,一門兩侯,榮寵終身,其孫王離亦為長城軍團副將,執掌軍權。而他們的子孫就是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最頂級世族,五姓七望之一的“太原王氏”。 蒙氏祖孫三代蒙驁、蒙武、蒙恬相繼為秦國大將,蒙毅亦封上卿,為國家重臣。 李信率軍伐楚大敗,秦始皇非但不加加罪誅戮,而是自己承擔用人失察之責,后來又再次起用李信為王賁副將,從攻滅燕齊,才有世代將門、人才輩出的“隴西李氏”,后為另一最頂級世族,五姓七望之一。甚至李唐皇室,也同樣自稱是隴西李氏的子孫。 還有趙國王子趙嘉,在趙國滅亡后自立為代王,堅持反秦六年才被滅,始皇亦未誅戮,并讓他兒子趙公輔遷居天水,負責管理西戎,子孫繁衍為“天水趙氏”,故趙姓世以"天水為望"。而趙王遷后裔被遷居涿郡,是為涿郡趙氏,后裔趙匡胤建大宋王朝。 【秦使嘉子公輔主西戎,西戎懷之,號曰趙王,世居隴西天水西縣。】--《新唐書·宰相世系》 像王翦率軍伐楚時求田問舍,始皇亦是心知肚明,君臣默契方有此佳話。而后世許多良將功臣,如王鎮惡、高長恭、年羹堯等,以為也學王翦貪賄自污,便可保身家性命,豈知反而被他們君主抓住借口,枉送性命,只因為他們不曾有幸,遇到秦始皇這樣豁達的皇帝。 秦始皇如此氣魄,如此胸懷,不愧為千古一帝,卻因為他崇尚法治,貶抑儒家,被后世腐儒們當做“暴君”模板,污蔑貶低了兩千余年,這些飽學之士實在是羞也不羞? 秦始皇在政治軍事上的成就,皆是能前人所不能的各種開創,令初生的華夏文明得以抵御游牧夷狄的侵襲,并不斷拓展壯大,而至輝煌。 所謂古典華夏帝國,便是自秦始皇贏政起,到漢武帝劉徹為止,基本模子都已打好了。后世任他再如何雄才偉略的帝王,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在內,也不過是在這個秦始皇開始畫、漢武帝完工的圈子里折騰打轉。 是以,秦始皇才是中國國家版圖的真正奠基人,真正的中華民族之父。比傳說中的炎黃二帝、堯舜禹湯,更名副其實得多。他之于華夏文明的重大貢獻,堪為我輩后世子孫所永久銘記。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52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