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林丹汗大福晉為何嫁給皇太極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林丹汗是蒙古國第35任大汗,當時林丹汗立志于恢復蒙古的統一,想要重現成吉思汗的霸業。但他又十分忌憚女真族,便打算聯合明軍抗金,想以“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先穩住蒙古內部,在和后金決一死戰。但最后林丹汗并沒有實現他的偉業,而林丹汗的幾位福晉也都被迫歸順皇太極,其中大福晉娜木鐘更是嫁給了皇太極,這究竟是為何呢?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下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1、與后金為敵的林丹汗明朝末年,建州女真(滿族)努爾哈赤在東北雄起,令曾經強大的海西女真臣服,此時的東北,蒙古的勢力依舊是一股強大的勢力,努爾哈赤極力拉攏蒙古科爾沁部,采取聯姻合作的方式,對抗明王朝,已經衰落的明廷,也是極力拉攏蒙古勢力,與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結成聯盟,對付努爾哈赤。 可以說當時努爾哈赤是女真人的英雄,林丹汗蒙古人的英雄。林丹汗,成吉思汗直系子孫,孛兒只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呼圖克圖汗,從成吉思汗算起,他是第三十五位蒙古帝國的大汗。 本來明末烽火連天,東北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初興,這給了蒙古部族復興的絕佳的機會,林丹汗本應理智地團結蒙古各部,以黃金家族的號召力,化解內部的矛盾,然而,林丹汗走錯了一步棋,也就是公元1617年,林丹汗在西藏喇嘛的勸導下,宣布放棄蒙古人一貫信奉的佛教黃派,而改奉佛教紅派。 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黃派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林丹汗此舉無疑是離經叛道,遭到從蒙古貴族到平民的反對。策略上依附沒落的明王朝,而與與他比鄰的,新興的努爾哈赤為敵,逐漸演變成水火不容,勢不兩立。 后金努爾哈赤比林丹汗年長三十余歲,無論軍事策略還是政治頭腦都勝過林丹汗,自興起之日起,就運用利誘加要挾,爭取蒙古部落的支封,利用聯姻達成同盟,孤立林丹汗在蒙古諸部的地位與威信,共同抗御明王朝。 在東北,努爾哈赤與林丹汗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都不允許對方的存在,努爾哈赤與林丹汗爭斗不休,互有勝負,想吃掉對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努爾哈赤去世后,其子皇太極即位后,聯合蒙古科爾沁部對察哈爾部林丹汗發動攻擊,經過兩次兵發察哈爾,擊敗了林丹汗。 明崇禎七年、后金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夏天,兵敗逃往青海打草灘的林丹汗患天花去世。
2、皇太極收服察哈爾部八月,林丹汗的第四大福晉巴特瑪璪率領自己統領的竇土門萬戶斡耳朵主動投降了皇太極,也讓皇太極得到林丹汗確切去世的消息。皇太極深知聯姻是最好的安撫,便娶了巴特瑪璪,借以招撫林丹汗的察爾爾蒙古。 天聰九年春天,命令多爾袞等人率軍第三次征伐察哈爾部。 林丹汗的大福晉娜木鐘見后金大兵壓境,而她剛剛給林丹汗生下一個遺腹子、次子,無力抵抗,只好歸順。 此時的察哈爾部群龍無首,林丹年幼的兒子額哲繼承了汗位,額哲的母親是林丹汗第三大福晉蘇泰太后(林丹汗共有八大福晉,統領察哈爾部眾。第一大福晉多羅大福晉娜木鐘;第二大福晉斯琴圖福晉,第三大福晉蘇泰太后,因她的兒子,也就是林丹汗的兒子繼位,被尊為太后;第四大福晉芭德瑪璪伯奇福晉;第五大福晉蘇巴海福晉;第六大福晉烏云娜福晉;第七大福晉俄爾哲圖福晉;第八大福晉苔絲娜伯奇福晉)知道無力回天,帶著兒子額哲以及一千余戶部眾投降了,奉上傳國玉璽。 皇太極龍顏大喜,把蘇泰納入后宮,讓蘇泰又當了一回新娘,成了皇太極的福晉(妃子)。
蘇泰,葉赫那拉氏,是海西女真葉赫部貝勒金臺吉的孫女、葉赫部德爾赫禮臺吉之女,而金臺吉與皇太極是姑表兄弟,因此,此番進軍察哈爾,多爾袞特意帶上了蘇泰的弟弟南褚,就是為了勸降蘇泰,蘇泰見到弟弟南褚,痛哭一場,在弟弟南褚的勸說下,率領自己的哈吶土門萬戶斡耳朵歸順后金,如此一來了,察哈爾蒙古人唯一的號召力也沒有了。 在蘇泰歸順之前的三月,林丹汗的大福晉娜木鐘,人稱囊囊太后(襄襄,就是娘娘的意思),率自己的阿紇土門萬戶斡耳朵一千五百余戶部眾主動來歸順,隨后另外幾個福晉,除了第六福晉烏云娜被漠北一個蒙古部落俘虜下落不明外,那五個福晉也相繼歸順。 林丹汗的八大福晉,每個人都有斡耳朵(行宮),擁有自己的勢力與屬民,于是,對于這些林丹汗的遺孀們,就成了后金上層爭相要娶的對像。 多爾袞是這次征服察哈爾的主帥,他本打算要娶有權有勢,又年輕貌美的蘇泰福晉,皇太極沒有同意,答應把林丹汗的大福晉,剛剛給林丹汗手下遺腹子阿布奈的娜木鐘嫁給他,多爾袞卻認為娜木鐘又老又窮,不想娶,皇太極就折中把第四大福晉芭德瑪璪一個養女一塊嫁給了多爾袞,把蘇泰嫁給了堂弟濟爾哈朗。 皇太極長子豪格娶了苔絲娜,皇太極七兄阿巴泰娶了俄爾哲圖,代善娶了林丹汗之妹泰松主主;二大福晉斯琴圖嫁給了林丹汗原屬下寨桑祁特本爾貝;第五大福晉蘇巴海的情況不明。 皇太極自己娶了林丹汗的第四大福晉芭德瑪璪,而大福晉娜木鐘由于為林丹汗生了一個遺腹子,大家都不想娶,皇太極為了拉攏蒙古察哈爾部,也就笑納了,這樣,皇太極娶了兩位林丹汗的遺孀。
3、林丹汗大福晉娜木鐘嫁給皇太極娜木鐘,具體生于那年,沒有記載,林丹汗去世后,她為林丹汗生下次子(遺腹子)來看,應該不會超過三十歲,多爾袞所謂的“又老又窮”,實則是開脫之詞,他想娶的是更年輕更有權力的葉赫美人第三大福晉蘇泰。 娜木鐘,來自蒙古阿霸亥部落博爾濟吉特氏家族,蒙古名德勒格德勒,這是一個十分顯赫的家族,其父是阿霸亥郡王額齊格諾顏。 娜木鐘是一位標致的草原美人,容貌端莊秀美,頗得蒙古林丹汗的寵愛,成為林丹汗的八大福晉之首。 林丹汗去世后,娜木鐘歸附后金后,林丹汗的遺孀們自己成了戰利品,年近三十的娜木鐘,雖然徐娘半老,風姿綽約,更透出一種成熟的風韻,皇太極一開始是想把她嫁給多爾袞,多爾兗另有企圖,拒絕了娶她,皇太極便納入自己的后宮。 隨后皇太極共封了五大福晉,娜木鐘位居第三,即麟趾宮大福晉貴妃,封為太妃。 娜木鐘的女兒固倫端順長公主下嫁蒙古阿霸亥部噶爾瑪索諾木。 而娜木鐘為皇太極所生的遺腹子阿布奈后來繼承其兄(林丹汗長子)額哲的察哈爾親王的爵位,娶了寡嫂馬喀塔(皇太極次女固倫公主,哲哲所生)。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娜木鐘為皇太極生下皇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為皇太極生下皇十一子博穆博羅爾,也是皇太極最小的兒子。 娜木鐘所生的皇子博穆博羅爾,深得皇太極的喜歡,并且娜木鐘的地位比后來成為孝莊皇太后的布木布泰地位更尊貴,比孝莊的兒子福臨更有可能繼承皇位。 然而,面對誰來繼承皇位,八旗內部又產生了嚴重分歧,多爾袞與豪格等八旗貴族為了平衡各方面關系,最終達成一致,擁立了孝莊的兒子六歲的福臨為帝,讓娜木鐘的兒子與皇位失之交臂。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極去世,順治即位。 后來娜木鐘的兒子博穆淵果爾十五歲的時候被封為襄親王。 但封王后不長時間就不明不白地去世了,據說死因是順治看上了博果博果爾的妃子董鄂氏,他憂憤而死。 娜木鐘的兒子阿布奈當上察哈爾親王后,一直比較仇視滿清,到了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以他多年不朝覲為由,削去了他的親王爵,監禁在盛京(沈陽),讓阿布奈的兒子,也就是娜木鐘的孫子布爾尼襲爵為察哈爾王,后來發動叛亂,被絞殺。 娜木鐘是一個長壽的女人,歷經三朝,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533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