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使用的是對偶的修辭手法。對偶,就是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相關的兩個短語或句子,成對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五年級語文課本中的一首古詩,全詩內容是: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意思是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對偶是語文課文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尤其多見于古代、現代詩歌中。
除了對偶修辭之外,語文課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還有以下這些:
1,比喻:即以甲事物來比擬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個成分。
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舉例: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朱自清《荷塘月色》)
2,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作用: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舉例:每條嶺都是那么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老舍《大興安嶺》)

3,借代:指不直接把所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系的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來稱呼它。
作用: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增加內容的表現力。
舉例: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4,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給人以啟示。
舉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5,排比:排比是把結構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用于敘事時則能使內容條理清晰,抒情時則使情感更加充沛。
舉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 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朱自清《匆匆》)
6.反復:就是通過一遍一遍地重復個別詞語或句子,以達到強調的目的。
作用:在寫景抒情的表達中,增強感染力,起到承上啟下,分清層次的作用,同時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印象。
舉例: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在這暗無天日的時候,一切都睡著了,都沉在夢里。(郭沫若《屈原》)

7.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修辭手法。
作用: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征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舉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以上這些都是語文課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除了這些之外,修辭手法還有很多種,比如設問、反語、通感等等。掌握這些常見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和作用對學習語文課文和知識非常有幫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96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