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5)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蘭溪,是座小城。每天清晨醒來都會有新鮮的感覺,在這座小城生活的20年,一些東西慢慢融進了我的血液,鳥叫、蟬鳴、自行車鈴、菜農的叫賣……空氣中滿是油條、大餅、....<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蘭溪,是座小城。每天清晨醒來都會有新鮮的感覺,在這座小城生活的20年,一些東西慢慢融進了我的血液,鳥叫、蟬鳴、自行車鈴、菜農的叫賣……空氣中滿是油條、大餅、粿、豆漿、豆花的香味。路上的行人總是帶著微笑,孩子、老人、工人、農民……就是這樣的一座小城,讓我迷戀,關于蘭溪,它有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開始就是它獨特的小吃。<p>鳳凰蛋</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雞子馃來兩面黃,咬他一口脆又香?!毕肫鹦r蘭溪名小吃的童謠,一股久違的雞蛋蔥花裹夾著菜油特有的香味,襲擊腦海。</p><p>蘭溪方言叫雞子馃,其實就是雞蛋、蔥花、肉煎餅。只是制作工藝比較獨特,采用上等白麥粉和成面后,以鮮肉為餡做成,下油鍋煎至三成熟,再在蔥馃內灌入雞蛋,煎熟后即可食用。其香無比,味道極佳。吃過蘭溪老街土制雞子馃的人都會記得,皮薄如紙,肉餡鮮美多汁,鮮嫩滑口,一口下去滿是韭菜、雞蛋、蔥的混合香氣,就連不喜歡吃韭菜的人,走進店里,也忍不住要嘗一口新鮮出爐的熱騰騰的味道。</p><p>我是蘭溪厚仁人,從小就是吃這個長大的,最盼望的就是唱大戲 ,不管遠近都會跑去,目的不是聽戲而是用手帕包幾個雞蛋去做雞子馃。長大后在外面很多年一直都很懷念這個家鄉的味道,每次看到有賣蘭溪雞子馃的就想吃,可是每次都非常失望?,F在不管在蘭溪城里的還是小鎮街上那些有名的、無名的都是所謂改良版的,用的都是油里煎炸的方法(比較省事,火候好掌握)。我曾好奇地問過,有個師傅說以前用菜油在鍋底涂一層,稍煎一下,再用少量開水煮的方法是因為那時候窮,油好貴啊。但我還是不喜歡現在這種,太油膩了,不健康。老工藝做出來的馃跟其他的馃子的區別就是料足,香而不膩,外皮很薄,很滑嫩,餡料里有豆腐干,再放入雞蛋,咬一口,那個滑嫩 ,那個味道,至今再也吃不到了。</p><p>烏飯</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一到立夏,蘭溪老家農村就有上山采烏飯葉,蒸烏飯的習俗。以祈辟邪消災,平安吉利。傳說但凡孩子吃了就不會被蚊蟲叮咬,安寧一夏。</p><p>母親這時總會挎著籃子上山,不論刮風下雨。烏飯給我的記憶,不僅是香甜軟糯,還有一份濃濃的母愛。在外打拼多年,每當看到街上出售熱騰騰的烏飯,立刻會在心中升起一股親情的暖流,一種回家的沖動……</p><p>做烏飯其實不難,把烏樹葉子碾碎,浸泡在水中,至少需要7小時以上。把糯米浸泡到黑色的水中,大約7-8小時。把浸泡過黑水的糯米倒入高壓鍋中,再次放進一些黑水。開火,不多久,一鍋烏黑透亮、清香撲鼻的烏飯“出爐”了!根據自己的口味,在烏飯上撒些紅糖或者白糖,我個人喜歡白糖,這樣口感會更好些,在軟糯中加入了一些沙沙的口感。</p><p>烏飯,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傳統美食。在我看來,那是一種濃濃母愛浸泡的柔情蜜意,是一種親情關愛文化的延續和傳承。</p><p>湯團</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它在蘭溪不叫元宵,也不叫湯圓,而是叫湯團。大大的個,尖尖的尾巴,豐富的餡,一切都那么特別。</p><p>蘭溪湯團表皮也是米粉,和寧波湯圓不一樣,橢圓形帶把,呈梨狀。餡普遍是咸的,可以用筍、青菜、豆腐、瘦豬肉等成制;也可以是甜的,用白糖、芝麻、雞油等制成。我最喜歡也是最有蘭溪鄉土味道的是落湯青餡。把落湯青剁碎,還要加上筍丁、肉丁和豆腐干丁作餡。為了保持其特有的落湯青的清香,都不用水淖過,而是直接剁碎拌上鹽再擠掉苦水、洗凈,稍加清炒,即可一起包裹在湯團里面。現在出來讀書,都吃不到蘭溪的湯團了,好想好想……</p><p>每次冬至或者元宵,在外面看到的湯圓都是甜的,小小個,圓不溜秋,真的不要看,也不吃的。“我要吃落湯青的,咸的,大個的。”唉!每每思鄉都會想起那可愛的“鴨梨湯團”,餡里裹著的落湯青還帶著淡淡的清香,讓人一下子就想起山清水秀的家鄉。</p><p>記得小時候,每次吃湯團就跟過節似的。媽媽還會準備幾種不同餡的,煮熟后,碗里需淋上醬油、撒上蔥花,吃起來那叫一個鮮。小孩子一般五六個就飽飽的了,我總要撐上七八個,吃得翻白眼,站都站不起來,打著飽嗝也是濃濃的清香。</p><p>蘭溪過春節,一定要吃了這地方風味的湯團,才算是完整地過了元宵,宣告春節結束。在蘭溪,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兒女訂婚,一定要吃這個,因而訂婚又俗稱“吃湯團”。家里兒女大了,尚未嫁娶,人們總會開玩笑說,某某某,你幾時“吃湯團”?。勘粏栒咭欢〞叩脻M臉通紅。</p><p>肉圓</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再回到童年一次,我一定會在母親做每一道小吃的時候,站在邊上目不轉睛地看著,把它們的過程像錄像一樣,刻在心里。每當我懷念的時候,就能自己動手,把它們一一變成眼前觸手可及的東西。</p><p>開始做肉圓,只是因為想家了。那種想念,越來越濃厚,讓人抹之不去,欲罷不能!</p><p>其實肉圓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將切好的蘿卜丁和肉丁還有老豆腐和地瓜粉加酒、鹽、醬油拌在一起,呈較干的濕糊狀就可以放到蒸籠上蒸,大概蒸15分鐘就可以了。判斷是否熟了,可以用筷子將其中一個插進去看一下,顏色里面和外面一樣就說明熟了。</p><p>在蘭溪,春節時家家都會做上一蒸鍋?,F在也慢慢的進入蘭溪許多大飯店的菜單,來蘭溪你一定要嘗一下。</p><p>落湯青</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因為這種菜無論煮多長時間,都不會變色,故叫“落湯青”。道教大師黃初平—“黃大仙”生于蘭溪黃湓,有一年瘟疫盛行,黃大仙就種了許多菜,讓全城的百姓都來拿去吃,百姓吃了這菜病就好了,落湯青成了一道藥膳,相傳黃大仙用廢棄的藥渣給落湯青施肥,故而吃起來略帶苦味,但清口。根據中醫的說法,味苦的東西往往是清涼解毒的,對身體有益,宜多吃。有驅濕、驅毒、驅火、補血、美容等獨特功效。</p><p>前些年,蘭溪開發黃大仙故里旅游資源。有位市領導在宴席間給外商介紹這個菜時,一拍腦袋說:“這叫大仙菜,因黃大仙用此菜治病救人而得名。”于是大仙菜的叫法就慢慢流傳開來了。</p><p>但是蘭溪人還是習慣叫落湯青,這也是我覺得最蘭溪的味道。落湯青在游子的心中,不僅僅是一道菜那么平淡簡樸了,它就是一絲鄉音、一縷鄉情,傾注著對家鄉這片故土的深深眷戀,凝結著對家鄉的百般情結。</p><p>大餅油條</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蘭溪城里人有一個特點,很少在家做早餐吃,促使蘭溪城的早點業較各地區來得發達些。大餅油條是蘭溪早點的王者,早年蘭溪的街頭,國營大餅攤林立,俗稱“黍作店”。隨便走到哪個弄堂口,都可以吃到噴香美味的大餅油條。印象中做大餅的瘦爺叔多,煎油條的胖阿姨多。大概瘦爺叔天天烘大餅,身上的油烘燥了;胖阿姨煎油條,腰上的油吸飽了。</p><p>我至今仍堅定不移地認為蘭溪的大餅油條是絕配!與杭州、寧波等地的薄圓餅不一樣,蘭溪的大餅本色厚實熱情,柔情地擁抱炸得恰到好處的油條,噴香撲鼻!本人最愛肉大餅,剛從烤爐取出的時候會撲哧冒著油,香得一塌糊涂!再來一碗咸豆漿,嗯……一切都不用多說了。</p><p>大餅油條攤,都是差不多的擺設,一爐、一鍋、一桶。爐是大桶,專烘大餅;鍋是油鍋,專煎油條;桶是保溫桶,專盛豆漿、豆花。要一塊大餅一根油條一碗咸漿,一共3元2角。油條包大餅中,把大餅一拗,滿滿一口咬下去,脆的是油條,酥的是大餅。大餅夾著油條,層層而滲,層層而入,最后渾然一體。脆中有酥,酥中有脆。油而不膩,嚼味純厚。</p><p>蘭溪水晶糕</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img alt="廣州土雞蛋哪里最正宗(尋味日記小城蘭溪最愛)(1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p><p>很多孩時的小吃隨著歲月塵封。唯獨這水晶糕,卻在浩瀚的現代小吃飲品中一枝獨秀,歷久彌新。</p><p>菜場小攤、名店一隅、家庭小聚……截然不同的場合,都有差不多外形的水晶糕。味道雖然會有些不同,有的添加了現代的佐料,但那熟悉的身影,依然風采不減當年。</p><p>水晶糕可算是蘭溪最古老最典型最普通的夏令飲品了。制作的原料非常簡單,淀粉(番薯粉、荸薺粉、葛粉、藕粉、芭蕉粉皆可)加上糖水,條件好的再配點薄荷。一碗晶瑩剔透、糯軟爽滑、香甜可口的水晶糕擺在你面前,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看看都冰爽愜意。</p><p>當陽光滲透午后慵懶的村莊,知了煩躁地攪醒午休的瞌睡。媽媽變戲法似的擺出一碗碗冰涼的水晶糕,帶著薄荷的清香,立刻驅散了睡意和暑氣。這是一種溫暖的母愛,更是一種文化的烙印。</p><p>歡迎美食達人供稿,也歡迎美食商家自薦,供稿294899982!</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