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周瑜也算是東吳奠基者之一,他早年跟隨孫策一起平定江東,這才讓孫家能在東吳建立自己的政權(quán)。孫策遇害后,周瑜領(lǐng)兵赴喪,并且把魯肅推薦給了孫權(quán),又算是為東吳立上一大功。實際上周瑜不僅擁有王佐之才,像他這般能力的人足以成為奇才,乃天下少有。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親賢禮士”,就和周瑜、魯肅有關(guān),下面就為大家講講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發(fā)生在孫權(quán)繼位之初,相關(guān)人物分別為孫權(quán)、周瑜和魯肅。原文如下: 原來周瑜守御巴丘。聞知孫策中箭被傷,因此回來問候;將至吳郡,聞策已亡,故星夜來奔喪。當下周瑜哭拜于孫策靈柩之前。吳太夫人出,以遺囑之語告瑜,瑜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少頃,孫權(quán)入。周瑜拜見畢,權(quán)曰:“愿公無忘先兄遺命。”瑜頓首曰:“愿以肝腦涂地,報知己之恩。”權(quán)曰:“今承父兄之業(yè),將何策以守之?”瑜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為今之計,須求高明遠見之人為輔,然后江東可定也。” ![]() 權(quán)曰:“先兄遺言:內(nèi)事托子布,外事全賴公瑾。”瑜曰:“子布賢達之士,足當大任。瑜不才,恐負倚托之重,愿薦一人以輔將軍。”……權(quán)大喜,即命周瑜往聘。瑜奉命親往,見肅敘禮畢,具道孫權(quán)相慕之意。肅曰:“近劉子揚約某往巢湖,某將就之。”瑜曰:“昔馬援對光武云: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吾孫將軍親賢禮士,納奇錄異,世所罕有。足下不須他計,只同我往投東吳為是。”肅從其言,遂同周瑜來見孫權(quán)。權(quán)甚敬之,與之談論,終日不倦。 按照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孫策病逝后,孫權(quán)繼位。周瑜從巴丘趕回拜祭孫策。孫權(quán)詢問周瑜守業(yè)之法,周瑜便向?qū)O權(quán)推薦了好友魯肅,并將魯肅的經(jīng)歷做了簡單的介紹。隨后,周瑜將魯肅請來面見孫權(quán)。魯肅隨即向?qū)O權(quán)提出了“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戰(zhàn)略設(shè)想。 ![]()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周瑜口中的“親賢禮士”,意為尊敬有知識的人,親近有才德的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明代無名氏雜劇《東籬賞菊》第三折中的“禮士親賢急訪求,卑辭枉駕會儒流。” 小說中提到的這個故事情節(jié),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但過程稍有不同。據(jù)《三國志 魯肅傳》載:“時孫策已薨,權(quán)尚住吳,瑜謂肅曰:‘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shù)。終構(gòu)帝基,以協(xié)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 按照《三國志 魯肅傳》額記載,魯肅是與周瑜一起來到江東的。周瑜參與了孫策發(fā)動的統(tǒng)一江東之戰(zhàn),并成為東吳集團的重要成員,而魯肅的情況卻與周瑜大相徑庭。他不但沒有參與江東之戰(zhàn),反而困居江東多年,甚至還有了離開江東前往巢湖投奔當?shù)睾缽娻崒毜哪铑^。這又是怎么回事呢?(www.ws46.com) ![]() 事情還要從孫策在統(tǒng)一江東期間的實行的高壓政策說起。據(jù)《三國志》相關(guān)傳記記載,孫策進軍江東期間,遭到江東士族的強烈反抗,孫策則采取了嚴厲手段進行鎮(zhèn)壓。此舉造成江東地區(qū)局勢動蕩,也使得不少士人對孫策心懷疑慮,魯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盡管他與周瑜關(guān)系密切,但卻不為孫策效力,甚至有了離開江東的念頭。 據(jù)《三國志 魯肅傳》載,就在孫權(quán)繼位不久,好友劉子揚寫信給魯肅,希望他能離開江東前往巢湖投奔當?shù)睾缽娻崒殹t斆C回信應允,并立即來到曲阿,打算帶著母親一起離開江東,誰知等到了曲阿,魯肅又不得不放棄前往巢湖的念頭。《三國志 魯肅傳》稱:“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周瑜不得不采用了這種極端的做法,通過將魯肅的母親轉(zhuǎn)移到吳縣,強行將魯肅留在了江東。之后,周瑜又建議魯肅加入東吳集團,并在孫權(quán)面前推薦魯肅,這才使得魯肅留在了江東,此后成為東吳集團的重要一員。 |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2988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